做生意要学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营销?管理?成本核算?
“不,都不是,是‘拒绝’!”
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内,重庆根号二品牌设计有限公司老板俞明向记者谈起了他的“创业经”。
同行眼中的“异类”
俞明是“根号二”的创始人,也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的一名在职教师。2008年,在带了几届毕业生后,俞明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太脱离实际了,绝大多数毕业生要花上一两年,才能适应工作单位的要求。”
于是,俞明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做产品的设计和品牌宣传推广。2010年,在工作室的基础上,俞明又创办了根号二品牌设计有限公司。眼下,公司除他之外,还有差不多10来个人。
“根号二,1.414,一定试一试。”提起公司的名字,俞明有些得意地说,许多客户对公司的名称都充满好奇,一经“点拨”,客户一下子就记住了公司的名字。
俞明的公司不仅名字取得特别,理念也更是与众不同。在很多同行眼中,“根号二”就是一个“异类”——没有业务员,不做推销广告,有时甚至还将送上门的业务拒之门外。
然而,令众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个“异类”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去年营业额近80万元,还获得了“首届重庆创新微企”称号。
“根号二”有什么诀窍呢?
公司业务“三不接”
“俞总啊,我有个摩托配件产品,你帮我简单设计个产品标志,不用太复杂就可以了,明天就给我。”6月26日下午,俞明的一位朋友拿着一笔业务,兴冲冲地来到俞明的办公室。
“对不起,您这笔业务我做不了。”出人意料,俞明当面回绝了朋友的好心“照顾”。
“一天时间就挣4000块哟!”朋友以为自己没说清楚。
“对不起,我们真做不了。”俞明斩钉截铁地回答。
朋友有些尴尬地离去。见记者疑惑,俞明解释:“产品的质量和公司的利润相冲突的时候,我选择前者。因为它才是公司发展的根本。我们公司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三种情况下不承接业务:第一,对方对‘设计’工作不认可;第二,外包业务一般不做;第三,客户与公司在设计方案上有争执,客户坚持己见者不做。”
这条规定背后有个小故事:公司成立之初,业务寥寥无几。有一次,得知某洗衣店连锁公司要做企业形象设计,俞明和员工主动出击,找到对方公司,才争取到一个面试的机会。
“应征的公司这么多,你们凭什么让我们相信你们有能力做好?”由于是“新面孔”,对方对“根号二”顾虑重重。
“凭作品,我们可先设计两个草案,行不行再说。”
好说歹说,对方公司答应给他们一个机会。
俞明和员工们整整花了一个星期,拿出两套方案。在方案一中,他们将水滴组合成“衣”字,用水滴呈花瓣一样的散开,象征企业美好未来;方案二中,他们创意地将风干的衣服和文字结合起来,设计成企业的标识。
这两套方案得到了洗衣店连锁公司的青睐。俞明顺利接下这笔单子。从此,“作品第一”的观念镌刻在“根号二”每个员工心中。
给自己“找茬”
客户给产品挑刺,理所当然;而自己给自己的产品挑毛病,估计没有几个人会这样做。
但俞明却这样做了。
前不久,某公司要参加一个市外的会展活动,将会场交给“根号二”布置。
本来一切设计完成,但当俞明来到现场一看,立刻交代公司员工小金修改设计,“把塑料字改成水晶字,把吊顶的形状改成方形……”
“那要增加4000多块钱的成本啦!”小金提醒。
“嗨,无非就是少赚点,但这样改了,效果会更好。一个作品只要打上自己公司的标识,就要对得起自己的名号,这是最起码的标准。”
对外,俞明支持员工说“不”;在内,俞明倡导公平竞争、公平分配,也提倡员工说“不”。
公司成立后,团队的几乎每个人都持股,年底有分红。但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采用“工分制”计算工作报酬,工资多少取决于“工分”的多少。
“团队通常在月底,一个下午茶的时候评分,这本身也是交流、学习的过程。比如,组长要扣某位成员的分,就要说出扣分的理由。当然,被评分者也可以提出申诉。”俞明说,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就是在公司内部倡导一个良好的风气,鼓励大家说真话、干实事。“有了一个公平公正的氛围,大家干事也有了动力。”俞明说。
“我们有信心把公司发展壮大。”谈起未来,俞明信息十足,他说,“希望政府部门为我们这些微型企业多搭建交流平台,多组织一些类似交易会、对接会、行业交流会,以此弥补自身销售渠道不足的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