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垫江县杠家镇返乡民工创业园机器轰鸣,尽管道路还未完全平整,厂房也未全部竣工,但园区内已干得热火朝天。入驻的几家企业中,以奔达路鞋业厂规模最大——占地1200平方米的厂房内,有近80名工人在机器上流水作业。
望着这一切,总经理徐代权很是感概:“没有政策支持,哪来我们今天的成绩!”
三度创业终有小成
实际上,这并非徐代权的第一次创业。
2001年,在外打工十年有余的徐代权回到了垫江老家。此前一年,25岁的他完成了婚姻大事。
结婚之后,理应安定下来,于是,他用打工多年攒下的2万多元开了一家门市,主营礼品包装和学生用品。之前在福建打工,徐代权做的是鞋业,对礼品这一行当全然无知,至今他也没法解释当初为何一头便扎了进去。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大半年光景,徐代权便亏得血本无归。
2007年,徐代权又打起了创业的主意——这一次,他把目标定在了鞋业制造。当时,在福建打工已经17年的徐代权已经是一家鞋厂的管理人员,而为了创业,他却到南岸区弹子石一家鞋厂当起了普通工人,干了两个多月。
正当一切准备就绪时,父母却打来电话,坚决反对他“单干”的想法。执拗不过,徐代权只好再次外出,创业梦“胎死腹中”。
2010年,重庆出台了扶持微企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这让徐代权又怦然心动。当时,他在福建一家比较大的鞋业公司担任人力资源部经理,严重的用工荒常常让他感到头疼。徐代权思忖,沿海一带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会因为劳动力价格的原因,向内地转移,而重庆在这一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另外自己在鞋业界打拼多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经验、人脉、技术,为什么不能再搏一次呢?
说服了媳妇、父母后,徐代权向公司请辞,着手创业。他的想法,得到了垫江县工商分局和杠家镇的大力支持,从拟建、办照、筹资、招工、安装设备、原料购进直至投产,仅用了18天时间。现在,他的奔达路鞋业拿到了欧美和日本的代工订单,每年代工运动鞋20万双,生意日渐兴隆。
在“微”与“去微”中徘徊
生意稳定下来后,父母原来的担忧去之无存,而徐代权的神经却渐渐紧绷了起来。
徐代权注册奔达路鞋业厂时,严格按照微型企业的标准进行操作:注册资本金为10万元,招聘工人17-18个。而他也享受到了创办微型企业的不少好处,譬如,得到了3.5万元的扶持资金,地税全免,国税每月虽要缴纳300元,但到年底也会返还25%,除此之外,还有创业培训、场地优惠使用等等。
但执照后面的括弧中,始终写着微型企业,这让徐代权有些介意。“有时候,和别人谈合同时,对方一看到合作单位是微型企业,眼神中突然就多了一层怀疑,仿佛订单拿给我就有可能‘打倒’一样。”
这让他产生了“去微”的想法。事实上,记者眼中的奔达路鞋业厂,其实力已经远超微型企业标准。今年2月,徐代权投资近20万元修建的新厂房投入使用,厂房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而聘用的工人也增加到了80余个,一个月内,鞋业厂还将引进新设备,上马另一条生产线。
徐代权说,企业要想做大,不能只吃“政策饭”。如果增加注册资本,并把性质从微型企业转为中小型企业,给客户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拿到的订单或许更多,也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他产生“去微”想法的根本原因。
然而,这种想法并不坚定,或许他自己也未考虑清楚。垫江县工商分局有关人士给他算了一笔账,“去微”后,地税每月至少上缴1000多元,国税也要上调缴纳标准,且不享受税收返还政策。此外,在招工、培训等方面,也不再享受微型企业的特殊待遇。
经此一算,徐代权又动摇了。“或许我应该先增资,稳扎稳打,再考虑逐步转变微型企业身份的事情吧。”
微企发展需更大空间
徐代权进退维谷,而在他之前,已有微企业主“吃了螃蟹”。
垫江县寓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便是一例。这家微企于2010年12月29日注册,主营互联网、网站建设、网页制作和信息推广等,由于是垫江唯一一家做这项业务的公司,因而业务发展迅猛——短短数月,便将该县不少机关、单位的网站建设、维护等揽入了旗下。
正因为如此,公司很快走到了“瓶颈期”。“现在不少项目都要招投标,我们的注册资本只有10万元,在某些竞标中资质不足。”寓涵公司负责人杨树清告诉记者。去年6月,寓涵公司进行增资,注册资本从1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以拓展业务。
这一下,寓涵公司便从微型企业的序列中消失了。这让杨树清很着急,“我们还有另外的项目要上,需要三、四十万元贷款,如果以小企业的身份去贷款,不能说完全没希望贷到,但至少周期较长,影响业务发展。”他说。另外,政府在分派项目时,也会优先考虑微型企业。几经申请,去年10月,寓涵公司“重归”微企序列,杨树清一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重庆市川久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许龙川也感同身受。川久公司主要从事“风土鸡”深加工,在风干、消毒、封装等设备上,公司已投入近100万元,且今年还将在重庆设立分公司。尽管规模日益做大,但许龙川却告诉记者,公司的根基仍然很不稳固,前两年基本上没有赚钱,一有利润也是立马投入到新一轮的生产环节中去,因此如果贸然转变为小企业,极有可能得不偿失。
这一说法得到了垫江县工商分局副局长詹成国的认同。“一口吃不成胖子。”詹告诉记者,普遍而言,微型企业面临着装备、技术和管理不高的三大问题,而政府给他们税收、财政补贴、培训等方面的政策,就是为他们营造成长空间,让他们经过一段“缓冲期”再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竞争。他说,微企发展需要更大空间,给予一个明确的预期,一个通畅的融资渠道以及坚定业主信心,这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