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据重庆市经信委透露,工信部日前完成了对全国首批国家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试验区的验收。作为全国首批8个试验区之一,我市两化融合试验成果得到工信部高度肯定,这标志着重庆已经从两化融合迈向两化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两化融合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2008年12月,工信部批复设立了上海、重庆、广州、南京、青岛、珠江三角洲地区、呼包鄂乌地区、唐山暨曹妃甸等8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旨在通过试点示范、全面推进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3年来,我市紧紧围绕“6+1”支柱产业的改造提升,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主导行业、工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圆满完成了《重庆市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及工信部批复的各项任务,形成了以“集约、互动、耦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后发地区”两化融合新路径,有效促进了全市工业企业研发设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产业链协同能力的提升,推动了重庆市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重庆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企业试点方面,全市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两化融合试点企业。长安汽车公司带头启动的供应商协同产品开发平台的实施,提升了我市汽车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行业管理水平和市场响应速度;摩托车行业第三方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的建立,提高了我市摩托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通过长江上游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了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化示范建设;中国移动重庆公司积极推进物联网建设,为两化融合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手段的支撑。
除此之外,全市确定了渝北区、大渡口区、大足县等10个区县为重庆市两化融合试点区县,基层两化融合取得了良好成效。
通过两化融合试验,一方面我市工业总量迅猛增长,工业引领发展的作用增强,2011年,全市工业销售产值10300亿元,3年年均增长24%,迈入全国“万亿俱乐部”行列;另一方面,全市信息产业迅速壮大,已发展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40%,形成品牌商、代工商、零部件企业垂直整合集群发展的态势,亿台级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已见雏形;软件产业保持30%以上增长,目前产业规模达到380亿元,与制造业之比达到1:20。全市工业企业整体竞争能力得到了有力提升。
此外,重庆还区别于其他试验区,进行了两化融合服务支撑体系的建设——设立了两化融合促进和服务中心,建立了物流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和物联网重点实验室,成立了全国首个首席信息官(CIO)协会和物联网产业联盟,建立了一系列两化融合服务示范中心和培训基地,构建了强有力的服务支撑体系,为试验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人才保障。
工信部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验收专家组认为,3年来,重庆市紧紧围绕工业建设战略目标,紧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眼政府、行业、企业三方协同,建立健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产业发展平台和技术创新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工业主导行业信息化、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化,有效推进了两化融合工作的全面开展和试验区建设,通过信息技术与产业、企业、产品和生产过程等不同层面的融合,助推了重庆市的产业提升、企业变革、产品创新和生产精益化,为全国创造出了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