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药交所基本药物及医疗器械上线交易,在重庆药交所的发展史上又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2011年12月29日,市长黄奇帆为基本药物及医疗器械电子挂牌交易鸣锣开市,并对药交所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一年以来,药交所的价格发现和定价功能、反腐败功能、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结算功能以及推动重庆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的医药生产基地五种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显现。
此次基本药物、医疗器械实现电子挂牌交易均属全国首创,对保障基本医疗用药安全、撬动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建立公益导向新机制,规范医疗器械市场具有重要意义。至此,重庆药交所电子挂牌交易范围对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和医疗器械初步实现全覆盖。三种交易,一个平台,统一模式,全程监管,标志着重庆药品交易所作为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第三方医药全流程电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
“实施新一轮基本药物采购工作是重庆市今年医改的一项收官之作。”前不久,在市政府召开的重庆市基本药物采购工作会上,副市长吴刚介绍,此次基本药物、医疗器械上线药交所将成为重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全面推手。
【 破解医改困局 】
重庆探索医药流通新机制
2009年4月,《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医改新方案》)出台,确定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也拉开了新医改的序幕。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其中“多级代理,层层加价”的传统医药流通秩序是造成药价高、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设“健康重庆”的重要环节,如何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实现医药流通秩序的规范性发展,重庆一直在摸索。
2009年9月,在全市医改工作会上,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提出了建立药品交易所的构想。希望搭建一个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第三方医药全流程电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在充分体现医药卫生事业公益性的情况下,运用市场杠杆,探索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最终促进科学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形成机制的建立。
随后,全国部分省市医改座谈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时任副市长谢小军向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进行了汇报,药品交易所的创新型构想得到李克强的肯定。同年11月,黄奇帆主持市政府专题会议决定由重庆市卫生局牵头,市国资委、市发改委、市政府研究室、市药监局等市级部门成立专门的班子,深入研究和推动药品交易所的筹建工作。经过半年时间的筹建,2010年3月,药品交易所挂牌成立,一场以信息化设备和创新型理念为支撑的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2010年6月,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把“办好药品交易所,抑制药价虚高”作为民生工作之一写入全委会决定。这意味着药品交易所的诞生,将成为新医改推动民生进程多米诺效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年9月,市政府专门组建了药品交易监管委员会,由分管副市长挂帅,由卫生、药监、物价、发改委、财政、商委、工商、纪检监察等13个市级政府部门共同履行对药交所相关制度的审议发布及监督管理等职能,保障了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公正性与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及公信力。“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公平公开、阳光透明”成为药交所的关键词。
“药交所要发挥巨大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它不仅要承担市内的交易,还要吸纳全国的药品交易。”2010年12月29日,黄奇帆在重庆药交所首批循环类药品正式上线交易启动仪式上规划出药交所平衡药品价格、规范医药流通秩序、遏制医药交易腐败、结算中心与招商引资五大功能。
自此,药厂卖什么药、医院买什么药、价格多少,所有信息都可以登录药交所网站查询。普通市民想要知道自己买下的药品价格是否合理,上网一查便知。流通平台的公开透明将医药价格纳入全民监督范畴,重庆新医改迈出关键的一步。
一年后的同一天,基本药物、医疗器械正式上线挂牌。这不仅意味着一个全品类药物及医疗器械阳光交易平台完全成型,也意味着重庆药交所将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深化至基层,在探索医改新方案的试水路上,积累了初步经验,并形成了全国首创的医药交易“重庆格局”。
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作为医改攻坚年,须切实完成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这无疑让重庆在探索基本药物和医疗器械管理,推进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道路上备受鼓舞。
【 勇担民生重责 】
将药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长春西汀这个药,原来是50多元,现在是30多元,降价幅度好大呀!”居住在巴南的76岁的陈奶奶说,她患脑血栓、高血压多年,长期在巴南区人民医院看病拿药,对该院同类药物价格的变化异常清楚。
“这得益于药交所提供的网络采购平台。”巴南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练德艺表示,自去年开始,医院便通过药交所平台采购非基本药品。目前,医院大部分药品价格都得到控制,总体降幅达到25%,有的品种降幅甚至接近50%。
“减少中间环节是抑制药价虚高的重要手段。”重庆药交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高清介绍,药交所的交易平台像一家医药“超市”,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需要,对药企资质、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等进行综合评判后实现自主选择。
这种医药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实现直接对接的交易方式,有效压缩了中间环节,突出了买卖双方的市场主体地位,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
在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上,药交所采取参考全国20多个省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招标采购价格,对入市交易药品和医疗器械制定“入市价”,并规定药企的“挂牌价”不能高于“入市价”,防止医院高价采购和药企产品价格虚高挂牌。而交易双方在“挂牌价”的基础上还可进行议价,最终形成成交价。在交易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某医药企业挂牌的卡托普利片,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3家市级医院以19.22元的价格采购,而这一药品2010年的医院集中招标采购价为29.57元;南川区人民医院等区县级医院采购的注射用阿奇霉素成交价为2.7元,而医院2010年集中招标采购价高达13.91元,降价幅度超515%。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目前,药交所累计交易订单40多万笔,药品成交价格与医疗机构去年的采购价格相比,平均下降超过28%,一些常用药的降价幅度达80%。按2011年5月全面上线交易以来,半年累计交易量50亿元计算,仅此一项,就为群众看病减少了超过10多亿元的药费支出。
平抑药品价格,这是药交所规划实现的重要民生目的之一,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而实际上,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还有更重要的意义。根据全市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居民应就诊而未就诊率,城市为57.5%,农村为44%;应住院而未住院率,城市为37.9%,农村为52.5%。该组数据得出结论:“城乡居民的医疗需求因医药费用过高而受到严重抑制。”在此情况下,药品价格下降以及基本药物、医疗器械上线交易便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不仅如此,在一个公开透明电子交易平台的统一监控下,基层用药配送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打开网页便能了解到各种药物的品规、价格,成交后如果配送不及时还能直接通过网络曝光,太给力了。”作为选派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小李很兴奋,他表示,也许这将成为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又一有力武器。
“建立重庆药品交易所促进了行风建设,有利于维护老百姓利益。”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馼视察重庆药品交易所时给予这样的评价。2010年底,“重庆药品交易所探路药品供应保障”入选2010年度《中国卫生》杂志十大最具影响力医改新举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葛延风在药交所调研时认为,药交所创建的这种电子交易模式“可能是革命性的,将颠覆传统的采购方式”。
【 规范流通秩序 】
借力市场实现多方共赢
传统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多以专家评标的方式进行,专家的主观因素以及外界传递给专家的“信息”在其中常常产生决定性影响。同时,招标通常以省为单位,一旦落标,就意味着失去了在整个省的销售资格。故而,医药企业往往设立专门的招标团队,负责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便成为医药企业重点“公关”对象。而医药企业为了自己的药品中标,还常常使用“围标”、低价中标后不予配送等非正常竞争手段。
如今,这一局面被药交所——由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彻底改写。
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从2010年9月便开始通过药交所开展重庆市场的药品销售工作。对于新的交易方式,该公司副总裁吴丹最深的感触是4个字:公开透明。
吴丹介绍,新的交易平台并未设置招标门槛,但凡通过审核符合规定的药品都可以挂牌。这给了医药企业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资金回笼快,也减少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传统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方式,人为因素多,交易成本高,经常出现‘中标死’的情况。”刘高清表示,药交所作为政府搭建的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较好地解决了医药招标采购中的这些“硬伤”,在预防腐败和平抑药价方面均具有现实意义。他介绍,作为重要的卫生资源,医疗器械市场购销腐败、无序竞争、以次充好、价格虚高等问题屡见报端。而药交所实现医疗器械电子挂牌交易将有效规范医疗器械市场交易秩序,对整个产业将产生积极影响。
吴丹所提到的资金回笼快得益于药交所“统一支付结算”的规定:医疗机构确认收货收票后60天内必须付清货款。考虑到少数医院可能面临资金周转问题,药交所还设立了230亿元周转金,以满足少数医院资金周转的需要。这样,以前在医院、医药生产企业和医院经营企业之间形成长期拖欠的“三角债”问题得以解决,医药流通秩序更加规范。
当然,一个开放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产生的影响不仅于此。
炎琥宁是药友制药的主要品种之一,以前这个产品在重庆市场上中标的只有几个厂家,而今在药交所上市交易的有将近40家药品企业。吴丹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药友制药将把更多的心思花在提升产品性能上。”这对于医院及普通群众而言,无疑是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药交所的发展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杠杆,促进医药企业的优势整合。据了解,在药交所挂牌的配送企业有392家,而实际被药品生产企业委托的只有278家,这些经营配送企业按市场规律自己完成了优化整合。
同时,依赖电子交易平台所具备的网络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公开性特点,药交所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买、卖、配三方的服务质量、履约情况、诚信度等进行评价。并通过交易平台将累计各方会员的考核评价结果,向社会“直播”,主动接受行业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
“公开透明的采购机制有利于促进医院合理用药。”重医大附一院副院长罗天友认为,医药市场的规范管理将逐步破除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旧体制,促进医院规范诊疗行为,并建立合理的政府补偿机制,推动公立医院整体改革。
“今后三五年,药交所可通过电子商务网络与全国各省市药品、医疗器械交易挂钩,还可以选择若干地方设立交易所分支机构和配送中心,形成健全的配送网络。”黄奇帆的目标则更为长远。
【 服务全国市场 】
制度创新绘就医改蓝图
与其他交易所不同,重庆药品交易所定位于服务民生,肩负着惠及百姓的重要使命。故而,药交所将“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作为制度设计的灵魂,将“公平公开、阳光透明”的理念贯穿整个制度设计过程,将抑制药价虚高,惠及人民群众,缓解“看病贵”问题放在制度设计首位,将服务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制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并以规范医药流通秩序、抑制药价为制度设计的总体思路,其设计理念及规划思路均属全国首创。
“制度设计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理念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医改政策专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梁鸿教授评价,药交所的运行体系遵循了制度设计的几大原则:保证制度设计的完整性是其一。其二,保证了利益均衡。让各方(即买、卖、配三方)在共同参与过程中,都能够得到并保证自己的利益,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三,保证了制度的“循者有益”,即按照制度安排是有益的,这保证了制度设计的有效性。
诚然,药交所的管理体系包括会员管理、交易管理、交收管理、结算管理、评价管理五大方面。参与会员注册、药厂申报、确定入市价、确定挂牌价、成交价、交易双方签订电子合同、配送、医院收货付款、评价反馈等药品和医疗器械交易的全流程,并建立了信息中心、数据中心、结算中心,建设了会员管理、交易管理、金融结算、数据分析和交易监管五大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的开放型电子交易平台,无论是管理体系的设定还是服务平台的建立,都体现出其科学性。
“建立药品交易所本身就是一项重大创新。”2011年10月27日,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原司长赵自林充分肯定了药交所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模式。他表示,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模式将是未来发展趋势,而药交所也有望成为全国药品和医疗器械交易中心。
“希望药交所继续坚持探索创新,逐步完善,不断发展,为全国医改积累经验。”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孙志刚在对药交所的调研考察时评价,医药流通领域改革势在必行,重庆先行先试,在这方面抓得很好,药交所的建立是一项创举。
年前,药交所电子商务研发与应用项目已被正式列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列入重庆市“十二五”重大科技示范工程。经市科委批准,2011年12月29日国内首家药品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药品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这将为药交所今年“交易总量突破100亿”的目标进一步提供技术保障。
基本药物暨医疗器械电子挂牌交易启动仪式当日,黄奇帆与副市长吴刚、卫生部药政司司长郑宏等共同开通医药公信网,这是重庆药交所打造的公共服务品牌,向公众提供全面交易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各类药品和医疗器械交易信息均可在该网站(
www.yao1.cn)上查询,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服务平台。据悉,药交所还将依托重庆“云计算”建设,成为全国性的综合性医药全流程电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打造重庆医药交易“医药云”服务平台。
“到2015年,实现药交所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黄奇帆提出要求。一个推进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发展蓝图展现在我们面前:重庆药交所将建成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医药交易中心、医药交易信息中心、医药交易结算中心和医药配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