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科技界新春座谈会12月29日举行,与会的院士、专家、科技界人士围绕“以科技创新的战略引领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座谈。市长黄奇帆在座谈会上指出,重庆正着力打造企业注资、创业投资、投融资、产学研等四大平台,推动科技发展。
副市长吴刚,李国杰、程天民、邓文中院士,两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等科技界代表,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李国杰、程天民、邓文中、王国胤、石晓辉、刘庆、费又庆、任岳、张乐、余朝晖、王金山等专家和科技界人士,就超级计算、云计算、汽车、材料、新能源、金融、创新、健康重庆、海外投资、现代服务业等话题作了发言。
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黄奇帆说,今天的座谈会开得很好,大家就科技领域的话题进行讨论,发表不少真知灼见,令人很受启发。今年是重庆“十二五”开局之年,重庆经济总的来说发展得又好又快,特别是全市人均GDP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代表了西部大开发渐入佳境,从过去的基础开发、资源开发、扶贫帮困的开发,转向大都市、大产业、大开放、大功能的开发。这些年,重庆以开放、改革和调控为“发动机”,大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了重庆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黄奇帆说,我们常说,现实的生产力代表了今天的竞争力,科研开发代表了明天的竞争力,教育和人才代表了后天的竞争力。为此,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高度重视科研开发。经过近10年的努力,重庆教育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在西部率先实现普九;今年高中普及率达到95%,实现高水平普及高中;大学毛入学率也达到30%,成为中西部大学毛入学率最高的地方,预计到2020年会达到50%以上,基本普及大学。下一步,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努力提升不同地区教育水平的均衡性,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黄奇帆说,在大力发展科技方面,政府着力打造四大平台:一是企业注资平台。未来技术进步的主力军要靠企业,市政府已下达刚性指标,未来五年全市企业要拿出1000亿元投入研发,平均每年200亿元,这样全市每年的研发费用会占到GDP的2%以上,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创业投资平台。重庆率先在全国发展微型企业,我们的微型企业首先对准的就是科技类人群,包括大学生、教授、专家、学者等,鼓励千千万万科技人才创办微型企业。我们对微型企业采取“1+3+3”的扶持政策,“1”是指一个创业者拿出10万元资本金,同时带动七八个人就业。“3”是指政府给予的三个支持:一是你拿10万元资本金,政府无条件资助3万—5万元;二是帮助提供与资本金等额的银行贷款;三是免掉与资本金等额的税收。后一个“3”是指为微企创建3个平台:一是微型企业培训平台;二是创业平台,因地制宜为微企创设孵化楼和创业基地;三是龙头企业对接平台,大企业拿出一些外包业务给微型企业,为微型企业提供经营空间。
三是投融资平台。重庆引进和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和OTC市场,通过注资和上市的方式,帮助那些有潜力的科技类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当然,这些科技类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如果有大企业对它感兴趣进行收购,这些企业的老板也可以顺势退出。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政府,主要做好两件事:第一,政府出资组织一些母基金,形成一个平台,带动社会上的各种创投资金跟投。第二,为风险基金、私募基金的入驻提供优惠政策。目前,这方面重庆走在全国前面,已形成内陆最大规模的基金,现在重庆注册的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基金一共有80多个,有差不多400亿元的规模。
第四是产学研平台。就是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和企业之间合力形成的产学研平台。大家讲产学研结合,已经讲了几十年,几乎成了一句套话,但成效一直不大。重庆讲产学研,是实实在在落脚到具体的产业,大体上就是重庆“十二五”期间全力推进的“2+10”新兴产业集群,就是12个重庆最大的产业链,少则上千亿元,多则上万亿元,是我们今后五年经济发展最最重要的事情,需要政府部门、科研部门、大专院校、企业一起努力,产学研结合,全力以赴推动科技进步。
黄奇帆还就大家讨论的话题,结合重庆的产业布局和规划一一作了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