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旨在通过增加两翼农户收入,缩小重庆城乡收入差距。它惠及百万农户,不仅是目前我市受惠群众最多的影响深远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还破解了重庆“三农”瓶颈。
近日,全程参与制定并执行这一重大政策的市农委主任夏祖相,从开放程度、改革深度、受益面广度这三个维度,为我们描述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带来的喜人景象。
加大开放程度
2009年,重庆农业出口额仅2亿美元,其中占主导的是来自“一圈”地区的猪鬃与红碎茶。
“2010年2月,‘两翼农户万元增收’的号角吹响,‘两翼’开始大力培育有本地特色的产品,也丰富了我市农业出口项目。”夏祖相说。
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地区,前者是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任务重;后者是武陵山区,中国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之一,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在这两大片区,80%都是山地,分布着全市绝大部分林地。但2009年,全市3400万亩耕地生产的产品销售值约650亿元,而6400万亩林业只有30亿元。
2010年,在经过周密调研后,我市提出要推行“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把土地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搞活林下经济,唤醒沉睡的大山,让大山的土地为农民增加收入。
随着这项惠民政策的实行,重庆农业“走出去”的步伐也随之加快。
夏祖相说,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项目,并按无公害、绿色甚至有机食品的标准生产,与市场上的普通农产品错位销售;同时,由于产品品质较高,往往成为出口贸易的“明星”产品。
为了拓宽两翼地区的销售渠道,我市在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直销中心、浙江义乌农贸城设立了重庆馆,专门向国内外客商推销我市农副产品,重点帮助两翼地区在“万元增收”中生产出的产品走出国门。
目前,渝东北的柑橘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地,武隆、黔江、彭水等地的高山蔬菜出口到香港,秀山土鸡也振翅“飞”出重庆,成为沿海居民的餐桌美味……
夏祖相说,受益于两翼农副产品种类的增多、产量的增加,去年我市农业出口额近2.5亿美元,预计今年有望超过3亿美元——农业,成为我市开放领域的新亮点。
增加改革深度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能得到顺利推进,是获得了改革的内在助推。”夏祖相说。
去年,我市在全国省一级政府中,率先完成了林权、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房的确权;今年,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林权抵押担保、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担保和农房抵押担保,让过去的“死钱”变成了可以为农民增收的“活钱”,从而进一步加大对“两翼农户万元增收”的投入,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改革,还体现生产链条的利益联接机制上。夏祖相说,在万元增收中,不少农户感到单家独户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主动联合起来“抱团”发展。目前,重庆形成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大量农户”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利润在三者间合理分配,实现了利润共享、风险共担,既减少了农户的市场风险,又为企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原料,实现双赢。
改革,还加快了农业发展机制的探索。目前,我市在两翼地区实现生猪保险全覆盖。通过政府部分或全部埋单,为生产者提供发展“保险绳”。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自然灾害、疫情为生产者带来的损失,打消了投资者及农民的顾虑,也持续推动着农民增收、农业发展。
拓宽受益面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受益的不仅是农民。”夏祖相说。
自去年初以来,我市两翼地区农户收入实现快马扬鞭。据统计,去年,全市两翼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增长20.4%,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今年前三季度,两翼地区农民现金收入增速又出现新高,达到2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的增长,意味着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农产品供应市场,这让城市居民受益。今年夏秋季节,全国猪肉、蔬菜价格“涨声不断”,而重庆的白条肉价格为全国倒数第一,蔬菜价格也在全国30多个大城市中排名靠后。这减少了城市居民生活开支,不但稳住了重庆的CPI,更是稳住了在渝投资、生活者的心。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还带来了意外的收获。万元增收是落实到每一户农民家中,并安排了专门的帮扶干部。这让干部坐办公室的时间少了,走田坎的时间多了,与群众交流的时间也更多。
“我在下乡调研时发现,不少地方群众说起干部很亲热。他们说,在干部帮助下,实实在在地增了收,这样的干部谁不喜欢?”夏祖相高兴地说,“干群关系的融洽,也算是万元增收工程的额外收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