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南,巴山蜀水之间,300公里的距离内,同时出现了重庆和成都两座特大城市。它们是一对双子之城,一个是巴文化的凝聚,一个是蜀文化的结晶,它们有着血肉相连的历史渊源。
今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并明确了成渝经济区发展的近期目标,成渝携手从两地间热络的文化经贸联系上升为国家战略。
11月5日,自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首次举办的以探讨成渝经济区发展为主题的综合性、高规格座谈会——推进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实施座谈会召开。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高管汇聚一堂,共论成渝经济区发展之道。
自古以来,川渝两地一家亲。作为近邻,川渝饮同一江水,说一样的方言,看一样的川戏,吃一样的“麻辣”。如今,它们又朝着同一个目标迈进——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
14年
成渝两地设立经济区的思路,早在14年前川渝分治时已萌芽
林凌,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原副院长,一直致力于川渝区域经济研究,如今被誉为成渝经济区的首倡者。
“多年花开,终于等来瓜熟蒂落。”林凌告诉记者,在成渝两地设立经济区的思路,其实早在14年前川渝分治时已萌芽。
1997年,重庆成为中央直辖市。当时学界就在思考,川渝两地在行政区划上分开后,经济社会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
那一年,林凌在完成《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课题时指出,“成都与重庆必须合作,建立以重庆和成都为两极的长江上游经济圈。”
随后在国家“十五”规划纲要里,四川、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开发的主体地位得以确定。2001年,成都市领导赴渝签订了《重庆—成都经济合作会谈纪要》,提出携手打造“成渝经济走廊”。
2003年,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科院在完成的《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研究》中提出,“成渝经济带”在未来5-10年内要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双核城市群”、“西部大开发的最大战略支撑点”。
成渝经济区概念的首次提出,则起于2004年。当年,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规划组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重点经济带研究》中指出:“长江上游经济带的空间布局特征是‘蝌蚪型经济带’,区域中心是成渝经济区。”
2005年,由四川省社科院、重庆社科院、重庆工商大学课题组近20名专家历时两年进行的《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课题结题。10月,国家发改委将成渝经济区纳入了国家“十一五”前期规划,成渝经济区首次进入了中央政府的视野。
在川渝两地组织调研,并多次举行座谈会征求各方意见后,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编制完毕,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成渝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12月,经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上报国务院审批。
3个月后,规划获得国务院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的发展真正上升为国家战略。
双城
成渝之间竞争虽然是存在的,但更多的却是互补
在成渝经济区的规划中,如何处理重庆、成都这双核的关系,是绕不开的话题。
“大家都在说重庆、成都在PK。但我觉得,成渝之间竞争虽然是存在的,但更多的却是互补。”今年两会期间,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王孝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产业结构来看双方更多的是互补,比如成都的优势在于金融、商贸、旅游,而重庆的优势在于汽车摩托车产业、装备制造业、能源、物流,两者几乎没有什么重复,完全有条件协同发展。
产业互补之余,重庆、成都也都表示“要学习对方的优点”。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罗霞表示,重庆在城市布局上是按组团式发展来建设的,区与区之间形成了多个中心。各个区域都有各自的商业中心,医院、学校等也一应俱全,很少出现人流、车流均向市中心流动的现象。
“这一点,对成都的二圈层发展来讲就非常的重要了,各个区域就要向重庆学习,通过高速路网、轨道交通等与成都主城区实现无缝链接,与此同时,在区域内建设分中心,形成特色,吸引人们在二、三圈层来工作生活,从而促进整个成都的和谐发展。”罗霞这样说道。
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认为,成都的电子技术实力很强。有了来自成都的强大的配套能力和市场消费,重庆的笔记本电脑产业才能做得更大。此外,成都市在城乡统筹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很好的经验。这对重庆来讲,也值得学习。
支点
成渝经济区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典范之作
阿基米德曾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物理学上有杠杆原理之说,经济学上同样也有“杠杆原理”、“哑铃原理”之论。成渝一线拉直,宛若一支沉甸甸的杠杆或哑铃,构成成渝经济区的双核,而这“杠杆”、“哑铃”的支点,究竟何在?
在推进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实施座谈会上,重庆万州、永川,四川内江、南充等地的党政负责人纷纷登台演讲,对于担当成渝支点的雄心毫不掩饰。
根据统计数据,2010年重庆的GDP已达7894亿元,成都则为5552亿元。众多中小城市的经济实力,与这两个“大块头”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即便如绵阳、德阳这类四川地级市的“排头兵”,GDP也还没有迈过千亿级门槛。
“因此,成渝经济区的支点不应是哪一个城市,而是一个城市群。”林凌这样说道。
蒲勇健也认为,成渝之间要形成若干个城市带,一起来为成渝这两个双核做配套。“形成这样一个广阔的经济腹地,成渝经济区才算具备了真正的实力。”
成渝经济区的支点,正是双核间广阔的中间地带。那么,成渝经济区本身,又何尝不是整个中国经济的支点?
打开中国的经济版图,从东边看,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个经济增长极。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这“三个极”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
“成渝经济区处于西部的腹心地带,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效的大小,也关系着国家东西部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凯表示,离开了成渝经济区这个“第四极”,中国经济就会处于东重西轻的“跛脚状态”。
在稍早前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表示,到今年年底,重庆、四川吸引外资的规模都有可能突破1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也都可望达到300亿美元。这样的对外经贸体量,过去都是沿海省份的“专利”。成渝经济区无疑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代表之作、典范之作。
中国经济版图上那支“箭”已经架了很久,拉动大弓的“第四极”正在摆开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