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凉意渐浓。广安市滨江路夜宵一条街的生意却依然火爆。人们坐在渠江边,品尝着美食,一排排渝A、渝B的小车停在路边。
这里是邓小平的故里,距离重庆仅有140公里。重庆人已习惯把这里当成休闲“后花园”,到广安旅游的游客,近六成来自重庆。与此同时,广安的农业产业园中,80%的产品销往重庆;广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70%的企业来自重庆……
接受采访的广安官员,更是直言广安就是重庆的“配角”。在2008年,新一届的广安市委市政府班子就将广安的发展定位为:“甘当重庆配角,融入重庆经济圈”,将目标锁定为建立重庆“三大基地”,即重庆工业配套基地、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重庆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渝广合作得双赢
2010年7月,广安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加速融入重庆。
两位来自重庆的专家向广安市领导详细介绍了“五个重庆”、两江新区等重庆的发展情况。会议结束时,专家向广安建言:“融入重庆不仅要促进广安经济发展,也要为重庆的产业升级寻找到广阔腹地。要实现双赢!”
位于广安经开区内的渝生钢缆厂,就是一家在产业转移浪潮中从重庆来到广安的企业。
厂里80%的管理人员来自重庆。每周五,公司派出交通车送管理人员回重庆过周末,到了星期天,再接到广安。
渝生钢缆董事长张洪林说,钢缆产业,放在重庆主城做成本太高。经过一番比较,自己最终决定到广安二次创业。“管理人员来自重庆,原料还是继续在重钢进,销售也都是重庆时期的老关系。但成本却比过去大幅降低。”
重庆人张洪林把企业的生产基地布局在广安,而广安人郑正则把自己的物流基地摆在了重庆。
依靠在非洲开矿赚得“第一桶金”的郑正,2008年回到家乡广安,投资3个多亿创建了科塔金属有限公司,从事铜冶炼业务。
“现在我们企业的仓库就设在重庆的寸滩保税港区。”郑正说,进口铜的税率是17%左右,按照1吨铜7万元的均价,进口1000吨铜,仅缴税就要1300多万元,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重庆建了保税港区,进口1000吨铜可以先放在寸滩的仓库里不用缴税。需要加工时再按照实际用量取,取多少吨就缴多少税。
重庆企业来到广安,降低了生产成本;广安企业进入重庆,享受了优惠政策。渝广合作的多种模式,令广安区域合作推进办主任赵胜强很是兴奋:“这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双赢!”
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
今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由此,川渝合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同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又把广安明确为川渝合作的示范区。
“这里面成渝两位‘老大哥’当然是主角,但两座城市之间也需要若干个节点。广安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建设川渝合作的示范区,广安将争做‘配角’中的‘名角’。”王建军这样说道。
面积达5200亩的广安现代农业园区,是川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农业园区。农业园区内,委婉悠扬的成都话、铿锵有力的重庆腔此起彼伏。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行政关系上隶属于四川,所以许多农业技术方面的指导人员还是来自省城。成都民间资本发达,园区初创时,便有不少成都业主来此投资。
园区逐步发展后,距离更近的重庆成为其主攻市场。于是,许多来自江津、璧山的业主来此投资,每天到此拉货的重庆菜贩更是络绎不绝。如今这里生产的蔬菜有80%销往重庆市场。
成都的资本、技术,重庆的市场,再加上广安这个得天独厚的节点。成渝经济区的魅力在此尽情演绎。
据悉,从2008年《广安重庆经贸合作备忘录》签署以来,广安积极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目前,广安与重庆市交委、经委、科委等22家单位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全长82公里的广渝快速通道已开工建设,通车后广安到重庆主城区仅需要40分钟;2010年,广安引进重庆项目300个,到位资金127亿多元,重庆已成为广安与省外合作项目最多、合作投资额最大、到位资金最多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