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国城 网讯 据一份批评较为尖锐的报告指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流行双球菌乙型脑膜炎后,研制并生产全国接种疫苗的事情一拖再拖,导致出现“不必要的、本身可避免的死亡案例”。
奥克兰大学带领的研究团队表示,卫生部如果从1996年起采取行动,也不至于8年后需要再次发起乙型脑膜炎的免疫运动 - 因为此前疫情已经有所下降。
然而,卫生部予以反驳表示,推广一种全国接种的疫苗不是一件说干就能干的事情,该研究把问题想象得太过单纯。
乙型双球菌脑膜炎传染病如果不及时作出处理往往会导致脑损伤、截肢甚至死亡。
戴安娜•列侬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对从1991年开始出现疫情之后,奥克兰政府的回应进行了调查。
到1996年,新西兰每一年的确诊病例已增至450多例。 研究的不少迹象显示,尽管卫生工作者对此表示关心,但卫生部仍然“不闻不问”。
研究人员写道,1996年政府的确进行过疫苗研发的小试验,但自此未有任何跟进。
1998年,几名奥克兰医生劝说卫生部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会议。 直到2000年,卫生部才开始正式开展工作及临床试验,终在2002年签署合同。
但在此之时,4195人已感染了新型的脑膜炎-丙型脑膜炎,已有185人死亡。
临床试验完成后,全国范围内的脑膜炎疫苗运动到2004年才开始推行, 未来四年将为一百万名新西兰年轻人接种疫苗。 昨日,列侬博士表示,政府并未能及时采取行动,属于“严重疏忽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