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高兴,1957年出生,原重庆市群众艺术馆艺术指导,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国家级舞蹈编导。在其40余年的舞蹈编排工作中,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其中,《大山下》1992年获我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实现了重庆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而在此后的每届群星奖上,他的作品几乎都有入围或获奖,今年5月,其作品《龙把子》在上海又夺得第十八届群星奖。不仅如此,高兴参与创作的舞剧《三峡情祭》帮助重庆首获“文华新剧目奖”“文华编导奖”;创排的舞蹈《源》帮助重庆首次斩获我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专家奖“荷花奖”。2010年,高兴荣获文化部“群文之星”奖,2013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艺德标兵”。
重庆频道消息 “高老师最近有时间吗?我们想找您排练一个群舞节目。”
“我们想参加一个舞蹈比赛,不知道高老师什么时间方便来指导一下?”
7月2日下午,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高兴,手机不时收到编排舞蹈的邀请。
“在重庆,要编排参赛舞蹈作品就找高兴。”这是流传在重庆舞蹈圈的一句话。
“将铜梁龙舞玩到极致”
“摸到起,摸到起,摸到起”“跟到起,跟到起,跟到起”……5月16日,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展演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拉开序幕,高兴创排的群舞《龙把子》,阳刚又野性,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舞台表达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
24名小伙子不借助任何道具,在团结协作中或翻滚、或跳跃,愣是用身体的变换组合,将“直躺”“挂腰”“搭桥”等舞龙的形态演绎得淋漓尽致。最终,《龙把子》不仅打动了观众,更打动了专家评委,成功摘得群星奖。
谈及此次获奖,《龙把子》的主创们认为,节目“摘星”的背后,是高兴20余年对铜梁龙舞的不断研究和积累。
1996年,高兴进入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便开始了与铜梁龙舞的不解之缘。他扎根铜梁民间,发掘整理并创编了“铜梁竞技龙”“竹海惊龙”“肉龙”等一大批优秀民间龙舞作品。20余年的研究和积累,让高兴几乎成了铜梁龙舞的特约编导。
2018年5月,重庆启动第八届乡村文艺汇演,按要求,各区县都必须选送节目。铜梁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又找到高兴。
已有的舞龙动作几乎都被创编成舞蹈作品,如何将铜梁龙舞这一传统题材创作出新意呢?在双方沟通创排的过程中,铜梁舞龙人引起了高兴的关注。所有的龙之所以能舞动起来,都是舞龙人的支撑,何不干脆去掉道具龙,纯粹以舞龙人为主?
在铜梁,舞龙人被称为“龙把子”,高兴当即决定就以此为作品名,既接地气又有气势。
“不用任何道具,仅凭演员的肢体展现龙的形象,这样具有创新性的舞蹈编排非常值得借鉴。”原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副团长余大鸣在群星奖赛后的专家评委会上说,《龙把子》的编舞没有让演员在舞台上用高难度动作吸引观众,而是将编舞的技法融入“龙”的形象塑造上,展现出铜梁舞龙人的魅力。
“创作种类不贪多,但每样要玩到极致,充分展示巴渝文化的内涵。”高兴说。
扎根重庆创作群文作品
“在高兴老师的作品中,不仅舞蹈动作美,整个舞台的画面感也很好,可以看到川剧的影子。”重庆市群众艺术馆的工作人员说。
1971年,高兴在原江北县文工团从事文艺工作,6年后又在原江北县川剧团工作了十年。那段时间,高兴跟着剧团的老师学习武生、小生等多种角色扮相。丰富的工作经历为高兴的舞蹈创作提供了灵感。
1992年的第二届群星奖,高兴创作的群舞《大山下》帮助重庆首次“摘星”。而在此后的每届群星奖上,高兴创排的作品均有获奖或入围。
2010年,高兴因对重庆群众文艺工作的突出贡献,被文化部评为“群文之星”。
几乎每届他都有作品入围群星奖,不少城市的群众艺术馆频频向他伸出橄榄枝。
“这些高薪聘请最后都无果而终。”高兴说,“我的根就在重庆,离不开这里。”
“创作者就要不断突破自己”
“演员没有舞蹈功底怎么排?”“好看的动作他们跳不出来咋办?”《龙把子》的音乐主创、与高兴合作多年的陈宏超说,很多舞蹈编导在编排时都会提出这样的困惑,但高兴的作品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陈宏超介绍,《龙把子》的24个演员,是平均年龄仅17岁的铜梁二中的高中生,其中仅有极个别队员有舞蹈功底,绝大多数都是从零基础开始训练,但他们依然将铜梁龙舞的磅礴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高兴的辅导对象既有专业舞蹈演员,也不乏无舞蹈功底的退休职工、小学生等等。”陈宏超说,高兴创排的舞蹈既惊艳又不格外“炫技”,不会让观众产生距离感。
看电视寻找创作灵感和舞台借鉴,去区县采风了解风俗民情……在不指导排练的时间里,高兴的生活繁忙而简单。高兴说,文艺作品既要符合时代精神,又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创作者就要不断突破自己。
在高兴家的书房里,摆放着他多年获得的奖状、奖杯和奖牌,而在墙壁最显眼处,则挂着“全国艺德标兵——高兴”奖牌。高兴说:“这是政府对我最大的肯定,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