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5月24日,在渝北区重庆驰骋轻型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从仓库提货,配送到工位,再到流水线装配……全部是由“机器人”完成。
重庆驰骋轻型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重庆驰骋”)是一个30多年前成立的“老厂”,传统企业如果不转型升级,就会被时代淘汰。
如今,重庆驰骋已建成了“数字化”车间,拥有国内首条集智能、数据、自动加工、在线检测于一体的汽车部件供应“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成为重庆汽车部件领域的“领头羊”。
传统方式跟不上市场需求
重庆驰骋是名符其实的“老牌企业”,前身是1983年的原重庆摩托车制造厂(市属集体企业)。至今36年间,老厂“关、停、并、转”,从“死亡到新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再到今天的科技转型,见证着传统工业发展的历史。
重庆驰骋成为生产各种微车、轿车部件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包括侧围、车门、前后副车架(轿车)、前梁和后轴(微轿)、稳定杆、控制臂、燃油箱以及仪表盘骨架等,生产种类有上百种。
如今,长安集团、哈飞公司、昌铃公司、江铃控股、一汽丰田等大型汽车企业是它的合作伙伴。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传统制造企业。
“以前主要靠人工作业,车间工人的运转负荷很大,最多时可达700多名工人。”重庆驰骋副总经理黄甘介绍,以生产汽车仓边梁为例,以前30多名工人,一天只能生产七八件,“这样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
老牌工厂实施“机器换人”
渝北区出台政策,鼓励汽车、电子、装备等传统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应用示范,建设一批柔性“机器换人”示范生产线(点)、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工厂。
2017年,渝北区政府给予190余个项目工业扶持专项资金近2亿元,用于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智能装备研发、工业机器人使用、技术改造。每年,渝北区将安排不低于2亿元的专项产业资金,重点鼓励企业打造智能工厂、创新智能模式。
要跟上科技的发展,老牌工厂也实施“机器换人”计划。重庆驰骋投入近6000万元建设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汽车底盘关键零部件。
2017年12月,国内首条集智能、数据、自动加工、在线检测于一体的汽车部件供应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在重庆驰骋正式投产。
现在,机器人能完成从片件组焊、总成组焊到精加工、总装、打包等一系列工序,工人只需负责上下料和品质确认。
在这条生产线上,30余台可自由旋转360度的机械臂有序运转,做出精确的连续焊接和搬运动作。
黄甘说,“机器人”的投入使用,能为企业节约人力约八成,这条生产线从原本的400多人变成现在的60多人;质量合格率提升了30%,产能提高3倍,“同样是生产仓边梁,技术改造后一个人一天就能生产35个,大大提高效率。”
自动化立体仓库配送到位
在重庆驰骋,自动化立体仓库让车间变得“科技感”十足。记者现场看到,自动化“机器人”(AGV)把生产所需的零配件,从立体仓库中自动提取,配送到每个工位上。整个过程准确快速,也十分流畅。
以前,需要工人到仓库中去把所需的零配件找出来,然后搬运到工位上。由于转运距离较长,大量工人上下件工作繁重,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又费马达又费电”。
有了自动化“机器人”,所有衔接都是“无缝”的,工人只需要按下按钮,一键就可完成操作。
黄甘说,今年新上线的汽车前后轮毂“智能生产线”一期,两个工人就能完成24件的焊接,而以前即使是“熟工”也需要20人,才能完成四五件的焊接。
大量技工解放出来,被安排从事更加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今年9月,重庆驰骋汽车前后轮毂“智能生产线”二期也将上线运行。
现在,重庆驰骋的年产量可达前后副车架50万套,仪表盘骨架50万套、前梁后轴20万套、稳定杆180万根。
这是重庆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黄甘说,作为一个老牌工业企业,之所以有底气实施“机器换人”计划,既是为了适应新形势、转换发展新方式,也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近两年我们得到渝北区财政补助1200多万元,占企业项目投入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