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5月11日下午5时30分左右,贵州省黔南州大山深处的荔波县瑶山瑶族乡菇类村懂蒙组,瑶民们身着节日的盛装,敲响铜鼓和木鼓,捧着自酿的米酒,欢迎远方的客人和亲人的到来。
这一天,44岁、离开家乡25年的瑶族妇女何六妹,在重庆市永川区来苏镇扶贫干部和关门山村干部的护送下,驱车近10个小时,行程700公里,回到了家乡瑶寨。
走访发现,瑶乡女没有户口
来苏镇关门山村是市级贫困村。
何六妹为二婚,前夫是关门山村人,在瑶山乡挖煤时与她相识并确定恋爱关系,25年前两人离开懂蒙瑶寨到了永川,逐渐与家人失去了联系。10年前,前夫患癌症去世,两年后何六妹嫁给了现在的丈夫唐忠见。
关门山村原第一书记周杰和现任第一书记邓德学在走访荆竹湾村民小组的建卡贫困户唐忠见时,了解到其妻“何六梅”在当地没有户口。
没有户口,使得“何六梅”尽管大儿子都23岁了,婚姻还名不正、言不顺;办不了身份证,这些年没走出过来苏镇;作为当地的建卡贫困户,不能与其他人一样享受任何惠民政策。
解决“何六梅”的户口问题,成为“扶贫书记”的一块“心病”,随即,关门山村成立了寻亲组。
找到亲人,老家户口已被注销
定居关门山村25年,“何六梅”说话仍有浓重的乡音,能从她的口音中辨别出少许有用的信息:“贵州”“荔波县”“瑶族”。
今年3月,事情有了转机。寻亲组联系上“何六梅”老家邻村的远房侄女,又联系上了“何六梅”在重庆读书的亲戚,随后找到“何六梅”的侄儿、菇类村的村警(协警)何东曲,终于跟何六妹的哥哥何老四取得了联系。
这时,寻亲组方知他们一直称呼的“何六梅”是误读,其真名就叫何六妹。随后,何六妹通过视频电话与大哥、三哥见了面。
不久,何六妹的嫂子通过微信传来了何六妹的户口页,当地派出所清楚地注明:何六妹的户口因“失踪”,于2016年被当地公安机关注销。
回到老家,分别25年的团聚
送何六妹回家,尽快恢复她的户籍!从来苏镇党委、政府到关门山村,很快形成了共识。
5月11日早晨7时,来苏镇扶贫办、关门山村干部带着何六妹和她的女儿唐云玲,从永川向目的地进发,终于在下午5时30分左右赶到瑶山瑶族乡菇类村懂蒙组。
“我一眼就认出了六妹!”何六妹84岁的老母亲在寨门望了一下午,终于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儿。老人一边笑着,一边抹着泪说:“高兴呀!”
在何六妹出生的老屋里,老母亲忙不停地招呼客人,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悦。
当关门山村“脱贫书记”送上永川特产时,老人高兴地说,晚上要和礼物睡在一起。
听不懂永川客人在说什么时,老人诙谐地说,耳朵放在房间里了,没有拿出来……
简陋的木屋里,洋溢着比节日还浓厚的欢乐气氛。
特事特办,“失踪女”重获户籍
在菇类村第一书记莫文炯的联系和带领下,12日尽管是个星期日,当邓德学一行带着何六妹及其家人,走进荔波县公安局瑶山乡派出所时,所长覃洪荣和户籍民警莫丹丹已经等候在门口。
“绿色通道”开启,调录资料、询问取证、取指纹、拍影像、录视频……一切进展得非常顺利。不到两个小时,一张印着“何六妹”三个字的崭新户籍页,放进了哥哥何老四的户口簿里。拿着户口簿,重获“新生”的何六妹笑了,不住地说:谢谢你们!
通过协调,瑶山派出所还专门采集了办理她的身份证的所有信息。覃洪荣说:“不用专程回瑶山,通过网络和快递方式,不久,她就可以领到身份证了。”
更让何六妹高兴的是,关门山村党总支、村委会决定,适当时候为她补办一个特殊的婚礼,还将帮她办理好户籍迁移手续,争取安排公益性岗位,让这位“失踪”多年的瑶家女,真正融入关门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