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造高品质生活”指引下,重庆旅游正蓬勃发展。
客流统计摄像头、WiFi探针、热力地图、电子导游导览……2018年国庆节,全国旅游热点景区洪崖洞全面完成智慧景区建设,大幅提升了景区的接待水平。而这样的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试点示范建设,全市过去一年完成了20个。
来自市文旅委的信息显示,去年,我市扎实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旅游景区提升行动,创下全球旅游增长最快城市,一批重大文旅项目落户我市,实现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行动
一大批景区改造提升亮相
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精准对接全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城市美誉度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旅游景区提升行动。
比如,重庆音乐厅规划选址顺利推进,重庆大轰炸纪念馆建设启动规划论证,少儿图书馆新馆建设方案敲定,国际马戏城一期建成投用、二期完成方案设计,全国首个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重庆)项目正式开工。此外,重庆7条传统风貌街区保护利用项目加快推进,南岸区龙门浩首开区对外开街,渝中区十八梯首开区完成建设任务。
在红色旅游方面,去年,我市还倾力打造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品质提升工程,完成了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红岩村国民参政会旧址等重点文物维修保养,改造红岩革命纪念馆入口景区环境,实施白公馆至渣滓洞游客步道建设,白公馆、渣滓洞、松林坡实行网上预约参观,《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完成改造并对外开放。
主战场
一批重大文旅项目落户重庆
去年,我市举办第九届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中国首届世界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国际研讨会等重大文化旅游节会60余场,在提升城市人文品质和美誉度的同时,一批重大文旅项目也纷纷落户重庆。
比如,第十二期文化产业精品项目交流对接会,推荐项目107个,签约项目30个,签约总金额1699亿元。成功举办第二届文化惠民消费季,全市参与人数突破500万人次,直接拉动消费50亿元。
全市一共有55个涉旅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北碚区温泉健康小镇、綦江区旅游特色小镇等6个重点旅游项目顺利落地;华侨城欢乐谷正式开放,西部地区首个纪录片产业基地——重庆纪录片产业基地揭牌启用;当当书店全国首家旗舰店落地重庆;重庆电影剧本孵化中心挂牌成立等。
成果
智慧景区建设,承载量获得提升
我市全力推动的“打卡景点”旅游品质提档升级和洪崖洞智慧景区建设也取得不俗成绩。李子坝、洪崖洞、解放碑、长江索道等景区一跃成为全国“打卡景点”代名词,长江索道成为全国第三大人气景区。
“去年国庆节,仅前四天,洪崖洞景区接待45.6万人次,同比增长220%。”洪崖洞景区负责人张奇介绍,经过智慧景区建设,去年11月,洪崖洞景区日最大承载量为122028人次,比以前增加了近3万人次。
此外,来自市文旅委的信息显示,去年,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持续有序推进,累计完成27家A级旅游景区创建评定和8家星级酒店评定工作。
涪陵武陵山、彭水阿依河、黔江濯水古镇、红岩联线5A级景区创建和神龙峡5A级景区复牌工作扎实推进。
市文旅委相关人士介绍,在2018中国旅游城市排行榜中,我市排名第二。
同时,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发布《2018年城市旅游和旅游业影响》,重庆为全球旅游增长最快城市;全年文化产业企业注册数超过11.5万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5.5%左右,占全市GDP比重3.1%;全市旅行社新增27家,总数达到580家,实现旅游总收入4234亿元,增速30%左右。
体验
高质量发展带来高品质旅游服务
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财政设立每年3亿元的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从项目、税收、用地、人才等方面,扶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随着我市旅游景区软硬件的改造和提升,给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了更多高品质旅游服务和体验。
去年,全市开行主城区常态化旅游观光巴士线路11条、区县旅游线路143条,建成市级旅游集散中心7个、区县旅游集散分中心22个和游客咨询中心39个,建成旅游汽车营地25个、运营游轮游船38艘、运营低空旅游飞机18架,水陆空一体化旅游交通格局逐步形成。
来自市文旅委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586.42平方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市新建成开放博物馆9家,新增国家等级博物馆5家,全市博物馆总数达100家。超过3000万人次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打好五张牌
启动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
市文旅委相关人士介绍,今年,我市仍将围绕“三峡、山城、人文、温泉、乡村”五张牌,打造全市旅游主战场。
打好旅游发展“五张牌”。主要包括打造世界温泉谷项目集群,做强做优“五方十泉”“一圈百泉”项目集群,加快推进世界温泉谷项目建设。
深度挖掘气象旅游资源,启动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今年,我市还将打造长江三峡国际旅游集散中心项目集群。围绕“壮美长江·诗画三峡”主题,形成以万州为中心辐射全域的长江三峡国际旅游集散体系。
发挥长江系列游轮作用,打造“水上巴士”快速观光游船,开发“旅游+”和“+旅游”产品和集群,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
打造都市旅游项目集群,规划“两江四岸”旅游线路,打造滨江旅游休闲带国际品牌和“两江汇”精品灯光秀;实施“两江游”提档升级行动,打造主城大型实景旅游演艺等文旅项目;依托立体旅游交通体系,串联“打卡景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街区,形成精品线路和集群。打造气候四季康养项目集群,以四季康养为目标,打造中高端全产业链气候康养服务国际品牌体系和气候康养项目集群,建设国际知名的气候养生旅游示范区和目的地。力争全年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