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重庆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邂逅”一群酷爱中华文化的外国人,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3月30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委、巴南区委、巴南区政府联合举办的“老外@Chongqing·体验非遗2019”活动在巴南木洞河街启幕。从现在开始到12月,洋徒弟们将和非遗传承人零距离接触“非遗”、学习“非遗”、感受“非遗”,开启一段美妙的文化之旅。
122名洋徒弟现场拜师学艺
“栀子花儿开哟……”当天上午,“非遗”节目小观梆鼓舞拉开活动序幕,一曲《栀子花儿开》久久回荡在木洞河街。
随后,木洞山歌、接龙吹打、姜家舞龙等非遗文化项目纷纷登台,表演者为去年报名参与“学非遗”的外国学徒。
“我很早以前就知道中国龙文化,所以选择学习姜家龙舞。”外国学徒们表演完龙舞后大汗淋漓,仍对手中的龙舞道具爱不释手,纷纷表示学习过程对他来说有点难,但非常有趣也很炫酷。
随后,拜师仪式开始,喻良华、唐佑伦等非遗传承人登台,接受来自英国、法国、乌克兰、孟加拉国等国家“非遗”学徒代表递上的“拜师帖”,并喝下拜师茶正式收下活动中首批122名洋徒弟。
拜师之后,洋徒弟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现场学艺。“绣乱针绣,就要坚持手工制作、精益求精。”鱼洞乱针绣的非遗传承人边说边比划,刺绣技巧和匠人精神让洋徒弟们啧啧称赞。
非遗大集生动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与拜师仪式同期举行的还有木洞河街非遗大集启动仪式。
重庆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淀了十分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4项、市级511项。3月30日~31日期间,以巴南区木洞河街“水国舟市”独特建筑风格为布景,巴南的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接龙吹打、木洞山歌等多项非遗进行了展示。
此外还特别邀请梁平竹帘、渝派连环画、漆器髹饰技艺等全市38个区县共计50项非遗代表性项目、50项优秀传统手工艺项目进行集中展示,让更多的国内外友人观摩和体会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之间的风格和技艺差别,品味民间艺人品质、风范和境界。
活动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活动启动报名征集不到一周时间报名人数达到200多人。
组合教学传授“老外”真功夫
据悉,“老外@Chongqing·体验非遗2019”活动时间为3月至12月,主要采取“线上、线下招募”等方式,邀请在重庆的外国友人及对非遗有兴趣的本土青年,通过“专题培训、互动展示”等形式,传授非遗知识和传统技艺制作要领,让外国青年深入了解重庆“非遗“,感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月~11月,将开展“月学月赛”活动,重点进行非遗项目的学习培训。学习培训共涉及10个项目,24堂课程。从2019年4月开始,采取非遗传承人上门授课,组织学员到丰盛古镇、南湖多彩植物园、西流沱小镇等地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学习培训。”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在6月、9月、12月,巴南区将以重庆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乡村文艺汇演和年度性文艺评比为节点,开展“老外@Chongqing·体验非遗”成果展示。结合网上招募,评选年度@Chongqing非遗玩家大咖,制作相关视频作品,在网上发布并奖励,并在12月下旬举办“老外@Chongqing·体验非遗”迎新年成果展示会,活态展现重庆非遗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