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记者3月28日从市发改委获悉,作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重庆环都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2018年交出了漂亮“成绩单”——GDP平均增长7.85%,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18%,分别高于全市1.85和0.1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8%左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升级?这是困扰全国许多城市的难题。
2017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开发银行五部门联合确定了,包括重庆环都市区在内的12个城市(经济区)为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希望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重庆环都市区包括涪陵、沙坪坝、长寿、江津、合川、永川、铜梁、荣昌等8个区,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7.4%。现有常住人口约82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4%。
“这8个区作为重庆工业主战场,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曾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其中,涪陵、沙坪坝、长寿、江津是重庆三线建设主要布局地,有建峰化工(816厂)、川维厂、长化厂等一批老工业企业。合川、永川、铜梁、荣昌则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抗战时期曾经为重庆乃至国家煤炭、钢铁工业作出过重大贡献。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这8个区普遍存在传统产业比重过高,利润空间压缩,生存压力较大,资源逐渐枯竭,需要培养接续替代产业等问题。
成为国家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后,这8个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八仙过海各有妙招。
永川区瞄准“机器换人”“机床换代”的产业发展大趋势,激活“高端数控机床”工业牌,建设中欧(德)产业合作平台,建成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数控机床产业园、全国首家新型工业化机器人产业示范基地,交出了“全球鼠标1/4永川造”的成绩单。
涪陵区攻坚克难突破技术难关,建成全球第二、全国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基地,并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开发区。
荣昌区坚持做响“一头猪”,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并建成全国唯一无菌猪实验基地,“荣昌猪”入选中国农民丰收节百强品牌,国家生猪市场累计交易额突破800亿元。
铜梁区依托重点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成功引进全球最大矿提锂生产商天齐锂业,建成全市首个新能源产业园。
沙坪坝区加快打造“创新智核”,初步形成了“高校+研发机构+创新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四位一体创新生态链。
长寿区紧扣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沿江化工企业搬迁,加快长寿经开区循环化改造,建成循环经济项目33个,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成功创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合川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
江津区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10.4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1%。重齿公司成功申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项目。广州双桥淀粉糖车间等4个车间通过智能化改造被认定为重庆市数字化车间。
典型案例》》
永川:从产煤大县到先进制造业基地
本报记者 曾立
永川,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区。
曾经,这里是全国百强产煤大县,是原永荣矿务局采掘、洗选主要布局地之一,年产煤量超百万吨。
永川,也是典型的老工业城区。上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重庆液压件厂(原永红机械厂)、重庆红江机械厂(原四川油泵油嘴调整速器厂)、重庆跃进机械厂(原重庆船用柴油机配件厂),127、128、164三个电子研究所及387、235库等单位相继迁至永川,奠定了该区工业文明的基础。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该区落后产能集中、基础设施老化、生态环境恶化、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逐渐显现,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近年来,永川一手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破、立、降“组合拳”,累计关停煤炭企业51家、钢铁企业11家、砖瓦企业62家,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产值占比从最高峰时的66%下降到3%;一手抓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工业发展向特色化和中高端迈进。
通过招商引资扩增量,转型升级优存量,永川逐渐培养起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特色轻工、能源及材料、智能装备等五大支柱产业。同时,永川还聚集了以德国西门子、埃马克、利勃海尔、华中数控、固高科技、广数机器人为龙头的智能制造企业116家,形成“支柱产业+新型制造业”双轮驱动。2018年,永川工业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747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智能装备产业实现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30%。
今日之永川,已经建成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数控机床产业园;鼠标产量占全球四分之一;成为重庆主城区外最具规模的大数据及信息服务产业基地。
2018年,永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5.7亿元,增长9.9%,位居全市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