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3月18日,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第23届香港国际影视展在香港会展中心拉开帷幕,近50家重庆本土影视和制片单位集体亮相,他们所带去的的重庆美景和影视作品受到众多参展商的追捧。
记者了解到,截至3月19日下午,已有数百家企业和重庆参展商进行了沟通,有30多家企业已达成合作意向,将在展会结束后来渝深入洽谈。
重庆为何能成为热门取景地?重庆的影视产业发展还存在哪些短板?如何让更多重庆造电影出现在各大院线中?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重庆成为热门取景地
“我认为下部电影的取景地可以放在重庆。”3月20日上午,在香港国际影视展现场,北京光芒影业有限公司制片人尤丹向公司总部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我们最近正在为新片选景,对比了不少城市,但只有重庆符合我们所有的要求。”尤丹说,重庆是很有个性的城市,特殊的山水地理环境和时尚现代的城市风光让拍摄团队能充满新鲜感,而颇具魔幻色彩的城市架构能让电影画面质感十足。
“我已经记不清每天要接多少个电话、要接待多少剧组了,他们都对重庆感兴趣,想要到重庆来选景、考察。”重庆市电影制片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到重庆取景拍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2018年就有包括电影《测谎人》《刺杀小说家》《749未来局》,电视剧《九千米爱情》等近100部影视作品来渝取景拍摄;今年1月,张艺谋也携新片《黑洞》来重庆取景。
除了吸引众多电影前来取景外,重庆的电影消费市场也被带火。“2008年,重庆市的电影总票房为1.01亿元,而2018年全市电影总票房达到15.46亿元,人均观影次数和银幕覆盖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何洪元介绍。
重庆缺乏重庆造
香港国际影视展期间,市委宣传部电影处还公布了一组关于重庆电影的大数据。数据显示,去年重庆共备案影片54部,完成19部,其中虽然有《幸福马上来》《最后的棒棒》等优秀的作品,但其余电影都缺乏足够的票房竞争力。
为何作为热门拍摄地的重庆,在打造本土优秀电影方面并不强势?在重庆青年电影展创始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师丁钟看来,这主要由于重庆在诸如器材租赁、后期制作、发行出品等影视链的其他方面,依然存在明显短板。
“很多剧组都是在重庆拍摄,回北上广等大城市制作。”曾在重庆参与拍摄网剧《动物管理局》的李泽瑞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重庆找不到好的器材。“例如那次拍摄中使用的艾丽莎摄影机和UP镜头组,就是剧组从北京带过来的,甚至很多灯光设备、道具也都是从外地调过来的。”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短板,主要还是由于重庆缺乏老牌电影工厂。”何洪元说,如北京的中影集团这样的老牌电影工厂,无疑给当地发展影视产业链提供了保障,但重庆却由于历史原因,缺乏这样的龙头企业,影视产业发展自然存在短板。
“政府对于电影产业扶持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丁钟说,虽然重庆市政府于去年出台了《重庆市电影扶垚管理办法》,但相比于北京、上海等地的扶持力度,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自然对尖端影视人才和企业缺乏吸引力。
加大一站式服务力度
去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600亿元,城市影院和观影人数也持续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影视产业该如何转型,进而从中分一杯羹呢?
“带上剧本来重庆,其他事情不操心,就是我们给出的答案。”在香港国际影视展现场,何洪元说:“具体而言,我们将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一站式服务等方式,补全影视发展的短板。”
“我们已经与华策集团达成协议,通过在主城区修建摄影棚的方式,弥补重庆在拍摄设备制造公司和大型摄影棚上的空白。”何洪元说,同时加大相关扶持力度,通过为企业提供影视IP编剧、金融投资、教育培训、前后期制作、演艺工作室和影视器材租赁、影视制片服务等影视全产业链服务,吸引高水平影视企业入驻。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罗明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重庆可利用自身良好的工业基础,将科技制造加入影视产业中,研发、生产与影视产业相关联的VR设备、3D技术、激光放映机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进而吸引更多高水平企业入驻。
丁钟建议,政府可通过组织本土企业或高校学子参加诸如香港国际影视展、戛纳电影节等影视重磅节展,加强与国际国内高水平团队交流沟通,进而取长补短,以全球通行的工业标准打造人才培养方案,使得重庆本土的电影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能接触行业的头部资源,提升人才储备的质量与数量,缩小与发达地区间的差距。
“我们还将对现有的两江国际影视城、江津白沙影视基地等进行提档升级。”何洪元说,将结合抗战文化、沿江文化、三峡文化、生态文化,打造长江影视拍摄带和少数民族风情拍摄带,让域内影视基地实现差异化发展,早日让重庆成为全域影视基地,进而让更多重庆造电影出现在各大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