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您的身份未能识别。”当一名可疑的陌生人试图进入时,被“智能保安”拒之门外。人脸识别系统、会报警的床垫、能分析出个人爱好的大数据平台……这些高科技出现在敬老院里,成为“智能养老”的一部分。本月,作为首批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惠源家”江北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开放,是我市目前最先进的养老机构之一。
严苛 人脸识别系统谢绝陌生人
社区养老可以先进到何种程度?位于江北区的这家新型智能化社区养老中心或许会让人大吃一惊。
门口的人脸识别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老人和家属的脸。没有经过中心正式登记的人员,会在入口处被毫不留情地挡在门外。而在出口处,对于失智、失能老人,在没有监护人员陪伴的情况下,也会被自动拦住,防止老人走丢。
除了大门,每层楼也设置了门禁系统,需要刷卡出入,保障入住的高龄老人,或是失智、失能老人的安全。同时,也有消防联动报警系统,万一遇到火灾触碰了烟感系统,以及其它紧急情况,门会自动打开。
大厅进门处有体检一体机,可以随时为老人提供血糖、血压、尿酸等20多种常规指标的检测,同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智能管理系统,让医护人员对老人健康情况一目了然。
据中心负责人贺晓虎介绍,每位老人的床上有智能护理床垫,具备离床报警功能——这是为不适合走动太久的老人准备的,如果他们离开床的时间太长,能及时通知护工,防止老人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智能床垫还可以检测老人的生命体征,对血压、脉搏等数据进行24小时监控,随时传输到监控系统平台,掌握老人健康状况。
电动床可以通过遥控板进行高低调节,满足不同护理需求及减少坠床伤害,还能调节弧度,为卧床的老人提供最舒适的体位,减少压疮的发生。
体贴 定制专属音乐养老方案
楼层的设计也有讲究,每一层都是回形通道,方便老人绕圈步行。贺晓虎说,对于痴呆型老人,若是走过来是墙壁,走过去也是墙壁,就会感觉到压抑。根据科学论证,老年人居所是方形,环形的设置是最适合的。
每个房间设置了独立的音响系统。有音乐治疗师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制定专属音乐治疗方案,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可缓解病情,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设置老人爱听的歌曲类型,对老年痴呆有预防功能。
洗澡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是个难题,而新型洗澡椅上自带暖风机,老人们可以舒舒服服坐在上面,变形金刚一样的淋浴“手臂”暗藏着十个喷头,从不同角度喷射热水。
智能 自动测算老人的喜好
中心还有图书馆、网上阅览室、书画室、多功能教室、声乐教室、舞蹈厅、阳光音乐书吧、社区养生餐厅、24小时阳光音乐智能照护区等,主要针对60-80岁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
每个教室有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高清摄像头,能准确捕捉老人的喜好。比如,某位老人老爱往图书阅览室走,停留时间长,说明他爱看书,可以针对他的爱好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
中心安装有个性化智能管理平台,将每位老人的体检报告数据录入分析系统,智能床垫监测到的状况,可以将每日观察到的老人起居状态,实时传输到管理平台,了解他们的身体变化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就诊建议。
改变 从传统养老到智能养老
贺晓虎的母亲彭家惠,是我市首家民营敬老院创始人。2001年,正值重庆市政府出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通知》,鼓励民办养老。在此之前,养老机构基本上为公办,接纳的大都是孤寡老人。
“退休女工卖房创办敬老院”,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热点新闻。作为院长的彭家惠即使在身患癌症期间,也一直没有离开敬老院,她能叫出前后入住共约3000位老人的名字,知道他们的年龄和喜好。
2015年,贺晓虎的母亲去世。第二年,原本在市级机关任职、还不到38岁的贺晓虎辞去处级职务,接手母亲经营了十多年的养老事业。但贺晓虎认为,传统养老已不适应社会要求,于是开始探索现代化智能养老模式。
现代社区养老隐藏的商机
为了给老人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江北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只有32张床位,一个床位的收费根据老人护理等级,从4500-7000元不等,在我市养老机构中属于中端偏上。这样算下来即使住满老人,一个月也只有十七八万元收入,除去房租、人力成本、伙食和水电等,其实并不赚钱。
但这并不代表现代化社区养老中心没有赢利点。贺晓虎介绍,社区养老的优势就在于服务范围可以辐射整个社区。比如,食堂营养师设计的老年食谱,可以为周边住家老人提供营养餐,也为探望老人的亲朋提供“亲情餐”。
养老中心联合了专业康复机构为老人提供收费的康复理疗服务,也可以带来一些利润。常年设置的老年课堂,社区老人都能来参加,作为机构赢利点之一。养老中心还有“夕阳红”超市,做线上线下的老年产品。
有的老年人不愿来敬老院,只愿待在家养老。中心同样也可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比如智能床、床垫的租赁服务和远程看护服务——当子女或保姆不在家时,老人的健康数据可以传输到社区养老中心的监护平台,将服务延伸到方圆一公里范围内。
今年我市将新建
40个养老“样板间”
贺晓虎开办的这家智能社区养老院,投资500万元,其中300万元为自筹,市民政局将补贴200万元左右。这也是我市首批得到政府如此大补贴的民间养老机构。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根据《重庆市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实施方案》,2020年以前,我市将新建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重点打造1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其中,今年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站4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0个,打造现代化智能社区养老模式“样板间”。
据介绍,目前我市85.7%的社区养老服务由社区负责运营,只有14.3%由专业的养老服务企业运营。为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我市计划所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均由专业化养老企业运营,并统筹协调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工作。
我市民政部门正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化运营,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格局。
2018年以来,市级财政对新增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平均每个给予20万元补助,对区域性、综合性的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平均每个给予200万元建设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