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15日,市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称,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其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也传回试验照片,显示载荷内生长出的植物嫩芽长势良好。据悉,这是人类在月球上培育出的第一片绿叶,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生物生长培育实验。而这片绿叶来自重庆大学团队。
月球上长出了第一片绿叶
重庆大学副校长、科普载荷项目总指挥刘汉龙介绍,科普载荷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的第一天(1月3日)23:18加电开机后,载荷内微型生态系统开始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
1月12日20点,地面发送了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断电指令,载荷正常关机,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在轨工作状态良好,累计工作时间长达212.75小时,主副相机累计拍照34次,下传照片170多幅。
“传回的照片显示,在载荷内的种子已经发芽,成为了月球上第一片绿叶。”刘汉龙说,这个实验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进行的生物生长实验,项目团队将通过研究生物在月球低重力、强辐射、自然光照条件下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状态,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
6名“神秘旅客”被选中
本次科普载荷搭载的6名“神秘旅客”为马铃薯、油菜、棉花、拟南芥、果蝇、酵母。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总设计师、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谢更新表示,团队最终从粮、棉、油等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出发,选择了马铃薯、拟南芥、油菜的种子;再选择了棉花、果蝇、酵母作为全球科学家研究生物的模式物种,以便在短时间内展示完整的生命过程,便于研究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在月球上发芽、开花,无疑是在月球上进行生物生长试验标志性的事件。因此,团队在选择植物种子的时候,考虑了它们发芽的温度,如棉花适合在高温的情况下发芽;油菜、马铃薯则是在低温下发芽,这样以适应月球上的一些变化情况。目前,发芽的是棉花。
集百家之力造罐内“乾坤”
刘汉龙介绍,整个微型生态系统“装”在一个圆柱形的特殊铝合金“罐子”里,它高21厘米、直径17厘米,装有18毫升水,以及土壤、空气、热控和两个记录生物生长状态的相机,总重量为2.608公斤,净容积仅0.8升。
这样一个小体积的科普载荷装置,如何保证种子、昆虫卵在里面安家落户?谢更新表示,这个小体积的自主控温密封设备,总部件有40多个,算上螺丝钉、导线等多达100多个,为微型生态系统提供了生物生长的光、热、水和土壤等必要条件,还安装有主、副两个照相机记录动植物生长情况。
同步进行对照试验
为进一步凸显本次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的科研和科普价值,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组同时在重庆大学开展了地、月对比实验,同一个生态系统(密闭空间)在地球、月球不同条件下以及在地面自然条件下(开放空间)的生长发育情况对比。
据生物科普试验载荷负责生物模块的团队成员介绍,对照试验分为封闭环境1:1对照和开放环境下对照。截至1月12日,地面对照实验罐体内已陆续发现棉花、油菜种子萌发,且长势良好,可观察到嫩绿的子叶。开放环境下,可见油菜、棉花和马铃薯种子萌芽,幼苗呈茂盛生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