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由商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新加坡贸工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以下简称中新金融峰会)即将开幕,今(29)日,记者从中新金融峰会秘书处获悉,中新金融领域政策创新、服务创新及产品创新,将是吸引中新两国及东盟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负责人、国际金融机构高管、知名金融专家学者、西部省(区)政府领导等数百位重量级嘉宾及媒体记者关注的精彩看点。
金融政策创新 激发开放活力
据介绍,中新金融政策创新成功争取并分类实施国家部委层面41项创新政策,推动新方出台19项对等政策支持。
通过外债规模切块管理改革、银行跨境融资担保、企业及金融机构发行外币债券等创新,帮助西部地区企业打通双向的跨境融资通道。
通过股权基金人民币对外投资、证券期货市场双向投资等举措,打通西部地区与东盟各国跨境双向投资渠道。
通过深化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开展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电子化单证管理,提高跨境金融结算效率。
通过“一区县一特色”的保险创新、再保险市场改革创新、巨灾保险服务创新等,加快建设区域性再保险中心和创新保险资金运用。
通过银行、证券、保险、租赁等行业的机构互设支持,推动中新双方金融机构的合作。
中新金融创新一系列举措,推动中新金融合作取得丰硕的果实。新设中新互联互通基金,国际投资路演中心等90个项目加快推进,涉及金额近200亿美元;金融产品服务不断创新,共完成首笔狮城债、房地产信托基金、跨境双外币贷款、出口双保理等跨境融资累计达75.6亿美元,有效降低了西部地区的融资成本。
》》亮点一:外债规模切块管理改革试点
重庆作为继上海、天津、福建、广东之后新的外债规模切块管理改革试点城市,外债规模年度授权30亿美元,重庆企业可以境外发行本外币债券、借用本外币国际商业贷款,审批权限下放重庆本地,提高了重庆地区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
外债规模切块管理改革试点政策的实施,大大简化了企业发行外债的备案登记流程,缩短了备案登记时间,提高了重庆地区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
目前,在该项政策支持的跨境融资金额累计已达54亿美元。
在该试点政策通道下,重庆西部物流园于2016年在新加坡交易所发行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下的首批美元狮城债。5年期5亿美元债券,票面利率3.25%,成为迄今为止重庆企业采取直接发行模式的海外债券中实际利率和成本最低的案例。
》》亮点二:银行机构开展跨境融资担保
银行机构开展跨境融资担保是中国银监会批准中新示范项目的特有政策。允许重庆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跨境人民币贷款、在新加坡发行债券等融资性项目提供担保。这是自200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融资性项目提供担保业务被叫停以来首次放开。允许银行机构开展跨境融资担保,不仅拓展了重庆金融机构现有国际业务,还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跨境融资项目发行的成功率,降低了发行成本。在此政策的支持下,已实现的70多亿美元的跨境融资中,有近50亿美元的融资项目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
重庆大晟资产是国有投融资平台,在此政策支持下成功赴新加坡交易所私募发行5亿元人民币债券。该项目是中新示范项目下首笔私募人民币增信债券,由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直接开具备用信用证为企业增信,首创地方法人银行直接增信模式。突破了需境外银行转开信用证的模式,为发行企业节省境外银行转开备用信用证的费用,降低发行成本。
》》亮点三:股权投资基金人民币对外投资
政策创新的另一举措是允许重庆设立股权投资基金进行人民币对外投资。中国人民银行支持苏州、天津、重庆三地中新政府间合作的优势政策,允许在重庆市内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以人民币形式对境外开展投资业务,并进行投资收益及分红等权益的管理。与苏州和天津规定需投资于新加坡等东盟地区相比,重庆政策最主要的特点是更加灵活,不限制境外投资地域。
该项试点,拓展了重庆市对外投资的机构类型,减少了汇率风险和换汇手续成本,开辟了对外投资的绿色通道,有利于助推中西部地区企业“走出去”;同时,也有利于吸引全国资金到重庆设立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增强了重庆金融的聚集性和辐射性。
截至目前,重庆已设立中新互联互通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约1000亿元,以加大对金融服务、航空旅游、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四大领域的投资引领作用。其中,拟形成基石基金200亿元,募集社会资金约800亿元,已在信息科技、城镇化基建、教育、交通等领域实现投资77.6亿元。此外,建银国际、重庆狮岩毅鸣股权投资基金等专项服务于中新示范项目的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也已纷纷落户重庆。
做深做实合作项目 创新领域持续拓展
中新金融互联互通在其他相关领域也在加快创新脚步,为企业提供更领先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
由重庆市金融监管局和新加坡交易所规划指导的重庆国际投融资路演中心、新交所等20余家机构已在中心上线服务,推动国际交易所与重庆本地金融市场频密对接,便利资金融通,提高与企业和投资者的对接效率。
物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全球首创跨境铁路提单,成功开立中欧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为金融支持中新南向通道建设、积极探索创新陆上贸易规则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信银行国际业务运营中心落户重庆,归集西南、西北16家分行业务,实现国际结算37亿美元,年结算量将达200亿美元,服务“一带一路”相关企业,提供跨境综合金融服务。
重庆零售品牌“重庆砂之船”,打造了中国中西部地区首个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房地产投资信托项目,融资总计约10亿新币(约49亿元人民币)。
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道路上,中新金融的合作探索正在为沿线国家加强以金融为纽带的国际合作带来示范和借鉴。
合作机制常态化 创新效率显著提升
中新双方国家层面联合协调理事会、部委层面联合工作委员会、重庆层面联合实施委员会三级合作机制运转有力,为中新金融合作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在金融合作的具体落实方面,联合成立中新金融专委会,协商各项领域合作的重点项目和工作路径,制定关键绩效指标评价等一系列专项机制,探索更多领域的合作意向。
此外,中新金融合作通过中新金融峰会、中新证券期货监管圆桌会等平台,进一步完善沟通机制,促进高层常态化互动与沟通,聚集更多智慧和力量。
秘书处负责人称,11月2日举行的中新金融峰会,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新金融从更高水平探索创新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打造中新金融和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新典范,推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走得更深、更实,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资金互通,全面释放和激发金融产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