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检查组,对重庆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
记者从执法检查中了解到,重庆市已累计完成6000余项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措施,空气质量显著改善,2017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3天,2018年截至5月底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32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8.9%。
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通过实地检查和听取汇报,检查组了解到,我市通过强力实施“蓝天行动”,对标对表中央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各项要求,认真贯彻大气污染防治法,全面落实国务院“大气十条”,细化明确空气质量改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着力实施“四控两增”(控制工业污染、交通污染、扬尘污染、生活污染,增强监管能力、科研能力)措施,累计完成6000余项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措施,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在具体工作中,我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同时严格环境准入,强化源头预防,2016年以来,否定因不符合政策要求、污染治理达不到要求的环评项目61个,涉及总金额62亿元;累计关闭和搬迁近300家大气污染企业,累计完成近7000台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完成266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此外,加大环境违法打击,2016年以来共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7557件,涉及大气污染1222件;督促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12个涉气问题,目前已完成10项,对涉及大气污染突出问题的22名有关人员进行了追责;对18个区县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工作进行了集中督查,对4个区县的大气污染问题予以了挂牌督办,约谈5家大气污染整改不力企业。
交通污染防治压力较大
检查组认为,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市空气质量仍存在成效不稳固、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其中主要表现为部分区域空气质量还不达标、地理气象条件和资源禀赋制约空气质量改善、交通污染防治问题突出、成渝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缺乏国家支持等四大短板。
“我市山多坡陡路窄,交通源在主城区产生82%的氮氧化物、51%的挥发性有机物、40%的颗粒物,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呈上升、加重趋势。”检查组认为,我市交通污染防治压力较大。由于环境容量有限、科技力量有限、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等原因,空气质量改善也面临一定压力。
需“点对点”
强化空气污染应急督查
“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检查组认为,推动我市大气质量不断好转,需要进一步细化压实各单位大气污染治理和监管责任,“点对点”强化空气污染应急督查。要加强日常检查、联动执法、挂牌督办、定期通报、信息共享,建立完善全市大气污染源动态管理体系,加大监测预警和投入,强化科研保障。
检查组建议,国家应加大对成渝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支持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和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指导开展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坚对策研究,科学建立污染源动态清单。同时,还应协调完善成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指导建立精准有效、进退同步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组织开展跨区域执法、交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