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连日来,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中心组经果林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现场,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第一书记汪云友带着村民们挥锹铲土管护桃树和套种的白菊花。这片林果基地,孕育着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我们规划新建的280亩经果林产业基地,将有效拓展村民增收渠道。”望着新植的成片脆桃林,王祥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去年全市吹响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号角以来,中益乡上下铆足干劲,精准发力,因地制宜,创新引领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纵深推进脱贫攻坚。
因地制宜 科学制定产业规划
中益乡幅员面积160.5平方公里,海拔在800~1930米之间,因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业发展起步慢、贫困发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等原因,使得全乡辖7个村就有4个贫困村;户籍人口3042户8172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就有537户1832人。自全市深化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该乡就被列为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去年8月以来,中益乡坚持问题导向,以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为脱贫攻坚抓手,将‘温饱型’粮食作物调整为‘小康型’经济作物。”中益乡党委书记谭燕子说,通过邀请西南大学等各方面专家深入进行论证,科学制定产业规划。
按照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该乡聚焦“中华蜜蜂小镇”主题,因地制宜发展中蜂、中药材、果蔬三大特色产业,重点布局“增收、观赏、蜜源”三合一价值的中药材和经果品种,精准勾画全乡熟田熟地、荒坡荒山各类地块,形成全乡土地空间和产业布局一张图。同时,坚持短期增收与长久致富相结合,精选品种、合理套种,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创新思维 努力培育经营主体
中益乡乡长谭雪峰介绍,中益乡目前已成功引进恒大集团、太极集团、天圣制药等知名企业,与本地企业及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深度融合,并采取以房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积极参与全乡产业发展。
据悉,该乡目前落地农业企业18家,组建集体股份公司7家,成立小微企业30余家,改变了过去农户自给自足、单打独斗的小农经济格局,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市场化、市场竞争公司化的局面。
时下,全乡已落实各类特色产业20647亩,有前胡、瓜蒌等中药材,李子、桃子等经果林,辣椒、马铃薯等经济作物。
合理布局 打造康养特色小镇
依托大黄水旅游度假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将绿水青山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通过高标准打造“一村一花”特色产业园,助推打造以民宿经济为主的康养特色小镇,成为中益乡加强宜农宜旅、农旅融合并示范带动全乡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坚强支撑。
目前,坪坝村瓜蒌观光体验园、光明村智慧农业园、龙河村花果观光采摘园、全兴村中蜂休闲体验园已进场整地,华溪村金溪沟蜜蜂谷、建峰村中药养生谷、盐井村有机蔬菜示范园正在稳步推进相关工作。
“我乡7个村正在紧锣密鼓打造的宜农宜旅、农旅融合的‘一村一花’特色产业园,将形成七朵金花次第盛开在中益乡的大地上。”谭雪峰说,他们将逐步打造蜜蜂小镇、药材花卉、果蔬农园、生态庭院、土家民宿等五类自然人文景观。
创新机制 稳妥推进“三变”改革
中益乡按照“深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围绕盘活农村资源、资金,引入成熟的市场主体、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把握核心要义,聚焦关键环节,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激活“人地钱”等资源要素,以此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不断深化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借鉴贵州“三变”改革经验和石柱县“1 4”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将有土地、有劳力的农户转化为股份农民,对缺技术、缺劳力的农户实行代种代管、联养合作,对“三无”深度贫困户实行兜底分红。目前,已有11家龙头企业与1000余户农户建立起稳固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全覆盖,为农户增收和贫困户稳定脱贫奠定了良好基础。
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该乡7个村分别成立集体股份公司,在产业发展中以财政补助资金等作为配股资金享受分红,并通过组织生产和协调服务入股分红。同时,积极开展生产和代销农特产品、劳务和运输服务、撂荒地收储利用等经营项目,确保经过一年时间实现自我造血发展,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据介绍,目前中益全乡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已收储耕地和撂荒地1000余亩准备开发,代销农产品30万余元,3支集体机耕队实现翻地收入20万余元,预计2018年村均集体经济可实现分红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