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作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石柱中益乡,因海拔高、水土流失严重,粮食收成年年欠佳。为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近年来,中益乡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采用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农户订单种植等形式,规模种植前胡、白术、瓜蒌、黄精等中药材1.294万亩,拓展销路,让百姓增收致富。在脱贫致富的路上,36岁的付滔滔如何用实际行动,带动乡亲积极种植前胡,实现增产增收。他经历了哪些?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辞掉工作回乡助力扶贫
2005年大学毕业后,付滔滔跟着两名好友,三人共筹集了近10万元,来到西沱镇办起了饲养鸭子的养殖场,一年后,三人不仅没赚,反而亏损了1万元。到了次年,又遇上了“禽流感”,鸭子更是无人问津。首次创业,付滔滔便以失败告终。
为了还债,2008年他选择外出务工,在浙江一家工厂打工。2017年,他逐渐做到了车间主任助理一职,“那时我收入还不错,包吃包住,年薪有8万元左右。”近10年时间,他终于偿还了创业欠下的债务。
2017年8月的一天,正在吃饭的付滔滔无意中从中益乡龙河村微信群看到,中益乡里因为扶贫开发需要,村里要招一名本土人才的消息,请有志青年报名。“当时我看见这个消息就特别激动,当时就想着马上回家。”
第二天,付滔滔就预定了机票回家乡。成为本土人才后,他主要负责协助村主任开展各种扶贫工作和村里一些文字工作。
同年9月,中益乡脱贫攻坚出现了一些调整,从以前的农作物转向发展中药材,决定种植“藿香正气液”的主要原料——前胡。
由于农户没有种植经验,担心无收益,很多农户干脆怠工,什么都不种,工作推进一度缓慢。为转变村民观念,中益乡采取了四字方法:用政策“引”、让干部“带”、对弱劳力户“帮”、让村民“信”。
带领农户种植中药材
付滔滔坦言,当时他看见村里1400亩土地就有40%一直荒废着,急在心里,马上组织流转村民的闲置土地,让土地合理利用起来,他带头种植50亩。
由于他也是新手,如何才能更好种植,一方面跟药材公司派来的技术员讨教前胡种植的技术要领,又随时去田里观察,是否需要打药除草,看着田里的前胡发芽率不高,去请教技术员,才得知,要赶在过年前将前胡进行播种,这样发芽率才高。“我记得腊月二十四那天,田里下着鹅毛大雪,我就跟着几名农户一起冒雪进行栽种。”付滔滔表示,当时为了赶进度,他们都不吃不喝在田里苦干,不过眼下这些辛苦很值得,年底将收益五六万元纯利润。
说完后,付滔滔站在田埂里用手清理了下杂草,向村民讲解前胡的栽种方法和要求,“前胡对光照和湿度的要求极高,喜好冷湿气候,主要栽种在土层疏松肥沃且较为平坦的沙土中。”
“前胡这个产业好,不仅有技术指导,贫困户还有种植补贴,论经济效益比传统农作物高得多。”村民朱向前向记者坦言,“之前我家种的是包谷,根本找不到钱,后来有人跟我说,可以种前胡,收益比包谷高,而且还有补贴,听了付滔滔的话,我愿意尝试尝试。一直以来,家里最大的开支就是娃娃的学费。”
企业与农户建利益联结机制
“目前该乡已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记者从中益乡政府获悉,眼下,该乡已落实各类特色产业20647亩(含套种5171亩),其中前胡、瓜蒌等中药材12942亩,光是前胡,就有1434.77亩,采取“入股分红”的模式,药材公司以种子、肥料等生产物资及技术指导、产品初加工、产品销售入股,持股44%,全体种植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种植入股,持股50%。前胡生长成熟期一年,销售后按比例分红,农户保底获得5元每公斤的收益,每亩收益在2500元以上。
未来中益乡将按照“深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围绕盘活农村资源、资金,引入成熟的市场主体、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把握核心要义,聚焦关键环节,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激活“人地钱”等资源要素,以此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让村民在改革中拥有更多获得感。不断深化利益联结机制。将有土地、有劳力的农户转化为“股中份农民”,对缺技术、缺劳力的农户实行“代种代管”“联养合作”对“三无”深度贫困户实行“兜底分红”。目前,已有11家龙头企业与1000余户农户建立起稳固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全覆盖,为农户增收和贫困户稳定脱贫奠定了良好基础。预计2018年中益乡7个村集体经济可实现分红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