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记者 黄宇 通讯员 李春梅)“这没什么,任何一个医护人员遇到这种情况,都要出手相救的。”今(3)日,在谈到几天前的救人情形时,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肝胆外科护士樊健连连摆手,说都是出于职业反应。原来,4月25日晚,樊健在公园跑完步回家途中,遇见一名老人晕倒,她果断地出手施救,让老人在生命“黄金10分钟”里得到救治,保住了性命。
路遇倒地老人谁也不敢动 路过护士紧急救助
75岁的汪婆婆住在沙坪坝区天陈路,每天晚上,她都要到附近的沙坪公园散步。汪婆婆记得,4月25日傍晚7点多,她一个人跟着公园大道慢慢走,因为那天下了点小雨,天已经有些暗了。走到公园厕所前面,汪婆婆看到围了一群人,走近一看,一名白发男子趴在公厕前的梯坎上,一动不动。
“大爷!大爷!”有人不停地喊趴在地上的老人,但对方完全没有回应,有人想搭手将老人扶起来,却被其他人拦住了,“不晓得是什么病,先不要动他!”害怕随意搬动老人适得其反,大家都在旁边干着急。
此时已有人拨打了120,但老人还躺在地上,该怎么做,人们不知所措。
“突然就有一男一女跑过来。”汪婆婆记得,两个人穿着运动服,“听到别人喊‘不要动他’的时候,那个女孩子回了一句,‘我是护士!’”
女子招呼同行男子将老人从台阶上搬到了平地并翻转过来,将老人的头转向一侧,让男子将老人的头托住,自己开始在老人的胸口不停按压。五分钟后,老人有反应了。
老人复苏后,两人就离开了,随后,苏醒的老人被救护车接走了。“那个女孩子是好样的!”回想起当天的情景,汪婆婆感叹。
救完人默默离开 呼吁更多人掌握心肺复苏
记者辗转获悉,救人的护士是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肝胆外科介入室的护士樊健。
今(3)日,樊健告诉记者,事情发生时,她和朋友尤先生刚跑完步,在返回途中,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个晕倒的老人不知所措。
她和尤先生立刻上前查看了老人的情况,并一起先将老人翻过身,搬动到平地上,然后将头偏向一侧,观察老人瞳孔、意识,摸颈动脉搏动。老人意识丧失,心跳、脉搏都弱,嘴唇发紫,凭专业经验,老人气道不通畅,严重缺氧,必须疏通气道,马上进行心肺复苏。随即,她对老人进行胸部心脏按压,同时她指挥尤先生用手枕着老人的头,并用纸巾清除老人口里的异物,疏通气道。
时间就是生命,樊健抓紧进行胸部按压,大概5分钟左右,原本对外界毫无反应的老人突然动了动,检查瞳孔、意识、摸颈动脉搏动,老人恢复了自主呼吸,心肺复苏成功了。这让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在确定老人平安后,她和尤先生就离开了。
直到回到家,樊健才感觉到双手酸痛,因为按照惯例,心肺复苏会有两个护士轮换进行,这是个体力活。
“救死扶伤是我们护士的天职。”樊健称,对老人紧急出手施救是出于职业反应,是作为一名在部队医院工作了22年的老护士,掌握了扎实的急救技能,救人于危难之中也是职业习惯。这次救人,对她来说仅是尽了一名医护人员该尽的责任。
“如果当时没有一个人会心肺复苏,老人的生命可能就此终结。”樊健说,普通人也应该学习心肺复苏,为抢救病人争取宝贵的时间。生命能否被成功挽回,关键就在“黄金10分钟”,如果能在伤者呼吸、心跳停止后的10分钟之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那么复苏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得多。反之,会由于缺氧时间过长,使身体器官受到不可逆的损害,即使送到医院,也无回天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