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十九大报告对脱贫攻坚提出了新要求:既强调大扶贫格局,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脱贫攻坚,要举全社会之力。我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打造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其中,专项扶贫重点是实施易地搬迁、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发展、就业促进等;行业扶贫根据部门职责,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为扶贫对象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社会扶贫则进一步推进东西扶贫协作、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队的作用、广泛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
大扶贫格局怎样构建?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市扶贫办及相关部门和区县。
专项扶贫
财政扶贫资金屡创新高
尽管寒风凛冽,但巫溪县塘坊镇双柏村贫困户杨世斌仍坚持每隔一天就到屋顶上去打扫。他不是去扫地,而是去给安置在屋顶的太阳能发电板清理灰尘。
杨家屋顶上,3组电池板倾斜布置,占地10多平方米,房檐墙壁上安装着交流配电箱和电站控制终端。
太阳能发电板每年发电3000多度,能让老杨挣3000多元,这是他脱贫增收的一项重要收入。
阳光也能变现钱,这是老杨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事。2015年以来,巫溪县规划为400多户贫困户建造光伏电站,政府每户补贴1.6万元,农民自筹0.8万元,就能保证连续25年、每年3000元左右的稳定收益。
作为一项新兴的扶贫产业,光伏发电虽然投入不菲,但因其“细水长流”的特点,依然得到了贫困区县和贫困群众的青睐。
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脱贫攻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劳动力培训、社会公用事业建设、文化提升等诸多方面,需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需要进一步强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以政府为主导的专项扶贫,是扶贫开发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大扶贫格局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今年以来,围绕攻坚目标,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化脱贫攻坚的意见》和《关于深度贫困乡(镇)定点包干脱贫攻坚行动方案》等三个具体工作方案,构建“一文三案”深化脱贫攻坚政策框架。各级各部门围绕“一文三案”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办法40余个,形成了“1+3+N”深化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聚焦聚力推进脱贫攻坚。
我市坚持将新增财力的75%以上用于区县和基层,并重点向贫困区县倾斜,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数据显示,2017年市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达到47.3亿元,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95亿元,双双创下新高。这些资金直接下达到贫困区县和贫困村,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拓展收入渠道,一步步改变了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行业扶贫
各级各部门解囊相助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市扶贫办的角色悄然改变:过去是扶贫行动的直接实施者,现在更多的是组织者和协调者,“我们为其他行业部门提供精准的贫困信息,让他们的扶贫行动更有针对性。”该负责人坦言,行业扶贫关系着老百姓的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需要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担当、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冬闲时节,石柱县下路街道上进村高兴组村民谭正兵真正闲了下来——今年辣椒卖了两万多元,让他的荷包鼓了起来,不再忙于到处打零工。
这是谭正兵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种植玉米、稻谷等农作物,一亩地每年只有千把块钱的收入,让他的生活捉襟见肘,连供两个孩子上学都困难。
而今,靠着5亩多辣椒,谭正兵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仅即将摘掉贫困帽,还在辣椒地不远处建起了一楼一底的新房。
谭正兵这样的贫困户是如何享受到产业扶贫的“辣椒红利”的呢?原来,在市农业产业化协会的牵线搭桥下,石柱远近闻名的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进来了,上进村近400户椒农,都与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协议,价格和销路都不愁。
“脱贫,短期靠就业,长期靠产业。”市农业产业化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高瑜品说:“从去年开始,我们就组织发动龙头企业和会员单位,深入贫困区县和乡镇,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今年上半年,协会先后组织企业奔赴渝东北和渝东南,签订124个合同,总投资额达到46.8亿元。”
“以前我们是以个人的力量参与扶贫,充其量就是捐赠一些善款和物资,收效不大。而通过行业协会的组织,才真正从产业角度找到了贫困户持续增收和企业发展的结合点。”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建兰说。
事实上,不光是农业系统,新一轮脱贫攻坚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都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累计安排现代特色效益农业资金19.1亿元,特色产业覆盖带动贫困人口62.7万人;建成乡村旅游扶贫村201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22家;培训贫困人口21.9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8.7万人,针对特殊困难贫困群众开发公益性岗位6.5万个;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资助政策,资助贫困学生38万人次;完善针对贫困人口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五重保障”制度,为贫困人口提供医疗帮扶59万余人次;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完成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15.39万人。
社会扶贫
营造人人向善的良好氛围
这几天,看着即将出栏的9头肥猪,巫溪县上磺镇石峰村二组贫困户罗元美喜不自胜地和重庆日报记者算起了增收账:“开年的时候就和别人签下了合同,按要求喂的粮食,再过个把月,至少可以拿到两万元。”
罗元美所喂养的粮草猪,是渝中区对口帮扶巫溪的一个项目。今年,针对贫困户产业空虚和劳动力不足的特点,渝中区特地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巫溪县建卡贫困户发展粮草猪和土鸡,作为其脱贫增收的主要产业。
“对于贫困户来说,这些传统产业项目轻车熟路,上手容易。”渝中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经过调研,他们决定在巫溪县12个乡镇24个村实施万头粮草猪养殖计划。
此外,该区建立起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配送、统一售后的后续扶持体系,让贫困户没有后顾之忧,还建成了巫溪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和242个乡镇电商服务站,推动当地旅游产品、生态蔬菜、畜禽肉等产品进城。
今年,渝中区对口帮扶巫溪的物资达到3600万元,而持续多年的结对帮扶,该区援助巫溪的资金达到数亿元——但是,与我市庞大的社会扶贫网络比较起来,这也仅仅是沧海一粟。
这是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上至中央国家机关,下至普通民众:
东西协作:自2010年以来山东省累计支持我市贫困区县财政资金5.35亿元,实施各类援建项目400多个,为建设我市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中央国家机关定点帮扶:水利部、中央外办等10个单位对口帮扶我市14个国家级贫困区县。2015年以来,10个单位直接投入资金26亿元,帮助引进资金16.8亿元,引进项目202个;
集团帮扶:18个扶贫集团、498个成员单位对口帮扶18个国家级贫困区县,2015年以来,直接投入帮扶资金30多亿元;
区县结对帮扶:2007年以来,19个“经济发达区县”累计援助“经济滞后区县”实物量30多亿元;
万企帮万村:自两年前启动至今,已有1615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了1004个贫困村,投入资金35.6亿元。
……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强顶层设计,主动策划包装可持续的帮扶合作清单,积极营造承接帮扶的良好环境,打造氛围良好的大扶贫格局。”市扶贫办表示。
相关新闻>>>
社会共同参与 才能打漂亮胜仗
——金夫人集团开启“众筹扶贫”新模式
两年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家乡黄龙村,原本难以脱贫的深度贫困户汪小林,因为遇到“贵人”——金夫人集团副总经理周林的倾情相助,于今年建好了新房、开起了农家乐,走上了脱贫的道路。
汪小林是个大孝子,退伍近十年来,因为为重病父母治病,债台高筑。前年,一场大雨引发山体滑坡,将他家老屋砸了个大洞,不得不选址建房。可是,借来的钱远远不够,汪小林的房子开工不久,就准备停工外出赚钱。去年1月4日,孝子汪小林的故事经报道后,引起了金夫人集团副总经理周林的关注。
“要建就要建个好点的房子,将来发展避暑农家乐。”经实地考察后,周林不仅说服家人及朋友筹集了15万元爱心款,还发动6名老板捐出了电线、灯具、瓷砖、洁具等共计20余万元的装修建材,帮助汪小林于今年6月顺利建成新房,并在避暑季开起了农家乐,获得了近3万元的收入。
帮助汪小林仅仅是周林参与扶贫路上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为了帮助忠县民办寄宿制小学中星小学建宿舍,这个年逾六十的老人还到处发动扶贫演讲,帮助农民校长韩志群筹集了100多万元善款。
“10多年来,农民校长韩志群办学一直做着亏本生意,但他为了留守儿童就近入学而坚持着。他一个农民能有这样的胸怀担当,我们应该来帮助他走出困境!”周林得知韩志群的感人事迹后,很快前往中星小学实地考察。他发现,因为大部分学生没交住宿费,韩志群又没钱建宿舍,100多名学生都是挤住在教室里,不少学生都是两人睡一张单人床,“要彻底解决寄宿问题,必须新修一栋3层宿舍楼!”
周林初步测算,修建宿舍楼最少需要100多万元,可到哪里去募集这样一笔巨款呢?于是,一年多来,在企业团拜会上、在家庭聚餐上、在朋友聚会上,周林用一次次演讲“众筹”爱心款。截至目前,周林一共筹集善款120万元。下个月,中星小学宿舍楼主体将建成。
“脱贫攻坚是场‘硬仗’!仅凭一人之力很难‘突围’。只有发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打一个漂亮的胜仗!”周林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20年来,金夫人集团不仅主动捐出扶贫资金达1000多万元,他们发起的“众筹扶贫”模式,吸纳上百名爱心人士、数十家爱心企业参与到社会大扶贫中来。
记者手记>>>
我们怎样参与扶贫?
脱贫攻坚是当前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作为媒体人尤其是党报新闻工作者,如何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
我认为,一是服务大局,通过笔触关注贫困群众、贫困村落和贫困地区,向社会传播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扶贫的坚定决心、各种举措和良好成效,为打赢这场攻坚战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是把宣传重点放在基层,聚集普通群众,推介先进典型,充分激励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决心,用新闻故事践行“扶贫先扶志”,形成“人人皆能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的良好扶贫氛围。
三是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的丑恶现象,应及时发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好舆情第一道关口。
最后,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力量,联合社会各界助力脱贫攻坚。今年,启动了“跟着党报去扶贫——重庆日报新闻扶贫大型公益活动”,将新闻报道和公益广告有机结合,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我市脱贫攻坚的不懈努力,以公益广告发布脱贫对象的真实需求,发掘和引导脱贫攻坚路径,参与和组织脱贫攻坚行动,受到各方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发挥了实实在在的媒体力量,也是党报开展“走转改”的一次生动实践,展现了党报的责任担当。
总而言之,扶贫是全社会的事,更是媒体人的使命,我们虽然做不到像慈善家那样一掷千金,但我们有媒体的力量,我们虽然没有雄厚的资本,但我们有扶贫济困的热情、善意和行动。关注扶贫,参与扶贫,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