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后,已是美国科文斯(Covance)生物医药分析实验室顶级技术官的蒙敏选择回到故乡重庆,开始人生的“又一次出发”。
上大学前,蒙敏曾生活在这座城市,之后北上求学、出国深造,直至成为国际顶尖生物医药科研机构旗下全球第二大实验室的“掌舵者”。数十年间,她与故乡交集寥寥。
但今年4月,蒙敏带着美国专业临床药物研发服务(CRO)科研团队来到重庆,着手在两江新区水土生物医药园区搭建平台,准备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先进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药物研发服务。
是什么吸引蒙敏回归?9月8日,蒙敏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11月她参加重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时,深切感受到了故乡对海外人才的渴望。而重庆出台“鸿雁计划”等一系列引才聚才的重磅政策,更坚定了她回乡创业的决心。
被吸引的不仅仅是蒙敏。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近年来紧紧围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加快建设西部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瞄准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深入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作,努力让更多“孔雀”巴渝飞。
引才 系列政策诚意满满
让蒙敏感到颇具吸引力的“鸿雁计划”,就是重庆为延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所制定的“大手笔”之一。
市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弥补我市产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我市深入学习借鉴广东、深圳、无锡等省市经验,最终出台了《重庆市引进海内外英才“鸿雁计划”实施办法》(以下简称“鸿雁计划”)。
“鸿雁计划”建立了每年约4亿元的引才专项资金,目标锁定我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特色效益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具有很强的“靶向效应”。
该计划拟在5年内每年引进1000至2000名海内外紧缺高端研发类科技人才。对人才个人的奖励将参照其实际缴纳个人所得税额度的一定倍数确定,最高可达200万元。
68岁的台湾材料科学学会理事长、亚太材料学院院士金重勋,今年也被“鸿雁计划”吸引来渝,担任了坐落于渝北的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在享受市级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他还获得了渝北区委人才办颁发的100万元“引进人才补贴”。在他看来,重庆引才资金和相关配套政策到位,体现出了满满的诚意。
在这之前,我市出台的“巴渝工匠2020”计划也是引才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围绕重庆重点产业领域,加大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优秀技能大师激励、海外高层次技能人才引进力度。按照计划,到2020年重庆将培养2000名具有全球化视野、掌握国际一流技术标准、比肩国际先进工艺水平的中国工匠。同时,还将引进海外高层次技能人才500名、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5000名。
用才 平台建设尚待加强
前不久,持续关注“逃离北上广深”现象的艾普大数据,调取了今年第二季度全网移动用户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入解析。结果显示,长期以来作为“人口抽水机”的一线城市已隐现人口拐点迹象。而在流入城市中,重庆对北上广深流出人口具有较高的吸引力,流入总量占比最高,成为最受“逃离”人群青睐的城市。
蒙敏对此颇有感触。她表示,尽管北上广等城市人才聚集更多,但人才竞争压力更大,所组建团队人员流动性也大,这反而不利于项目研发。因此,重庆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可以说适逢其时。
目前正为我市一家初创企业提供团队和技术支持的美国医学生物工程院院士宋国立也认为,重庆正赶上了引才好时机,但在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能力的平台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确保引进后人尽其才。
事实上,重庆市对此也有清醒的认知。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的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与中央的要求都还有差距,很大程度就缘于全市创新创业平台还不多,近年来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大多数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体现不足。
“为此,我市去年围绕贯彻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新合作项目、自贸试验区建设等,搭建更多科技研究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真正让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该负责人表示。
据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7个,首席专家工作室3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72个;培育引进汽车智能制造、机器人、页岩气等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建成3D打印、物联网、新药创制等协同创新联盟,与人社部共建“中国重庆两江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为来渝人才施展抱负提供了越来越大的舞台。
留才 打好宜业宜居“组合拳”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的竞争也已经从单纯靠政策优惠,转到以制度、环境、服务等综合条件为决定因素的“生态竞争”。
在这样的竞争中,重庆要如何把握新一轮机遇,加快建设西部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
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正在逐步优化引才、聚才、留才的体制机制。即改变以往“单向突破”模式,致力于打好包括人才落户、社保医保、子女入学,以及资金支持、团队建设、专利服务、上市辅导在内的综合配套“组合拳”。如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职称评定问题,我市建立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库,组建海外高层次人才认定委员会,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定期开展评估和认定。建立海外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迄今已有553名引进海外人才获高级职称。
与此同时,我市还抓紧优化完善重庆人才网,建好人才需求、人才供给和专家信息等3个数据库,建立人才大数据云平台,切实摸清人才底数,以此实现无缝对接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
市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人才“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已在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未来将全面实行人才服务证制度,为引进人才提供创业服务、居留签证、落户、配偶就业、医疗服务、子女入学(托)等事宜的“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真正让来渝人才留得住、干得好,安心扎根重庆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