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5日电(韩家慧)十年前,我们没有想到智能手机会渗透我们的生活;十年后,人工智能又将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23日—27日在北京举行。手术机器人、钢琴机器人、智能协作机器人、仿生水母、仿生手臂……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家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的新产品集中亮相,让人眼界大开。
从1959年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问世至今,全球机器人发展已近60年。如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更是给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新的春天,机器人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也愈发密不可分。
全球产业规模突破200亿美元 智能化大幅提升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去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147亿美元,占比63%。
以往,提升工业机器人的灵巧性是业界的“老大难”。在此次展会现场,人们欣喜地看到,工业机器人不仅动作灵活、优雅,而且活儿干得精准。
为提速机器人在工业方面的应用,世界多国竞相进行战略布局,中国也不例外。去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9万台,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消费总量达8.9万台,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据悉,近五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基本保持20%以上增速,今年1~7月共生产工业机器人7.16万台,同比增长57%。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取得较好回报。
“世界机器人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由硬件竞争转向软件竞争,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成为关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说,产业竞争由已知领域应用的竞争转向未知领域应用的竞争,颠覆式技术会引发未知领域应用的爆发性增长,大量潜在新产业、新业态将会衍生。
人工智能来了 哪些职业不会失业?
法律机器人、机器人快递员、写稿机器人……我国去年的机器人替代率同比增长了30.9%。不少人困惑:机器人会带来失业潮吗?哪些职业不会被替代?
机器人的应用、无人工厂的出现无疑会使许多领域的传统岗位消失,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制造业,低技能工作将完全智能装备化。
但业界普遍认为,随着机器人的使用,许多工种发生变化,也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只是让我们人类生活变得更舒适的工具和手段。靠专业分工,我们才走到了今天。下面就应该人机分工,该人做的让人做,该让机器人做的让机器人做。”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认为,从“互联网+”转变到“智能+”,是一个自然的也是必须的过程。
因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说,未来人工智能将取代数据分析员、不需要太多创新推理、容易训练操作控制的职业。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一书中认为,考古学者最难被人工智能替代,因为考古不产生利润,商业和政府对其兴趣和投入都很小。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上海证券报、北京晚报、新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