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财税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按照“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时间表,现在正处于关键期。今年来,重庆有啥新动作?在往哪里使劲?近日,重庆市财政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对我市预算管理等方面财税改革内容介绍。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强预算管理和控制是我市今年财税改革的重点内容。上月市政府已经出台了预算管理三个办法,对如何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作出规定:每年预算先评审后安排、每年底没用完的全部收回、每年预算和决算向社会公开。
据介绍,从编制2018年预算起,由市人大、市审计局等监督部门、市财政局等专业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等组成联审组,对所有市级财力安排的所有项目支出进行公开评审,“未通过”的项目不安排预算。
年初计划用多少、年底实际用得怎么样全部且长期公开。政府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自批准批复之日起、财政制度政策和专项资金分配等信息自形成或变更之日起,必须在20日内公开。
年底没用完怎么办?市财政局方面介绍,从今年底起,市级预算单位未执行完的市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预算,除少量有合同的政府采购、科研项目预算按规定列支外,结余一律收回财政。
“今年预算绩效管理有两个大变化。”市财政局负责人说,“一个是具体项目向综合绩效转变,一个是市级部门向区县延伸。”
据了解,重庆预算绩效管理自2013年启动以来,区县和部门“花钱必有效、无效必有责”的绩效理念越来越强。今年来将预算管理“绩效棒”举得更高,更加“多视角”看问题、“多指标”评绩效、“多层面”用结果,预算绩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建成。
对具体项目采用“二八”原则,重点评价20%项目的绩效目标,而这20%的项目要覆盖80%的项目资金。今年年初预算确定的6个部门45个重点项目,占部门总项目数36%、总项目支出81%。对市级部门和区县财政,从预算的编制、执行、公开、监督等方面,进行全覆盖财政绩效管理综合评价。此外,还将在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基础上扩大到其它三本预算。
评价方式有三种:自行评价、专项自评、重点评价,评价结果向重庆市政府、市人大报告绩效目标与评价结果;约谈绩效排名靠后的区县和部门;与预算安排挂钩,对绩效好的优先安排预算,对绩效差且整改不到位的调整或撤销专项资金。
目标自评电力电煤补贴等22个项目、27亿元;专项自评保障性安居工程等47个项目、371亿元;重点评价民营经济等专项资金项目30个、159亿元。这是今年重庆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