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娱乐专稿(文/郭千华 摄像/王栋 编辑/端梧)
“毛泽东一个农民,朱德一个兵痞,周恩来一介书生,凭什么跟我斗啊?”提起《建军大业》里蒋介石的夸夸其谈、杜月笙削梨、粟裕机智识破间谍、邓小平教毛泽东用刀叉的细节,镜头前的刘伟强脸上浮现出笑意,难掩得意之色,“这部戏的情节是很有趣的,我想把它做成商业大片”。
7月末,“建国三部曲”迎来最后一部《建军大业》,电影还未上映,香港导演刘伟强就已饱受质疑:还有这种操作?他能在主旋律题材里发挥出多少自己的特色?让执导过《古惑仔》系列的刘伟强来拍建军的故事,很多人觉得这是个特有想象力的事情。
其实,近年来占据主旋律大片山头的正是北上拍片的香港导演。从早年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十月围城》到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再到今年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历史题材的精神没丢,反而看起来特别过瘾特别燃。
从1980年进入邵氏开始,刘伟强在电影行当摸爬滚打练就了样样精通的“十八般武艺”,从摄影师到导演,刘伟强在黑帮片、警匪片、爱情片、悬疑片、武侠片等都有涉猎。除了手艺好,他还有港人特有的务实认真,“烂什么都不能烂票房”,把电影拍得“好看”、观众心甘情愿买票才是刘伟强的出发点。
刘伟强导演在片场
《建国大业》缔造的主旋律“数星星”模式一直遭人诟病“太过娱乐化”,这次《建军大业》的命题作文交到刘伟强手上,他不惜耗尽“四倍洪荒之力”讲述这段燃情岁月。一场戏200爆点、动用25000群演、50多位当红明星加盟、拍摄角度多达11个……大制作、大场面和商业考量的背后,刘伟强没有忽略内核的表达:“我用很多从前的技术去拍,但最重要的是用建军精神去处理每一场戏”。
在拍摄之前,刘伟强对这段历史没什么概念,拍完之后他几乎成了半个专家。为了避免出错和模式化,他查阅了大量的书面资料,寻求历史专家的帮助,还身体力行进行实地考察,把电影故事涉及的实地场景走了一遍。在南昌,刘伟强晚上一个人坐在酒店房间的大窗前,静静看着江两岸漂亮的灯光,以及远处绵延的山和脚下的滕王阁,他感受到这段历史的伟大,也从创作角度确认《建军大业》可以拍得更具“电影感”。
面对全明星阵容的风格延续,刘伟强打算把“槽点”变成“优势”。用“小鲜肉”又怎么样?刘伟强相信,帅不是罪过,青春的风华正茂和力量感是无法“演”出来的。风起云涌的时代,一群年轻人干了一件了不起大事,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故事本身张力十足。要表现出革命者特别热血的一面,不只需要老戏骨的带动,更应有青春面孔的加盟。
“我希望’数星星’是一个好事情”,在刘伟强的调教之下,“小鲜肉”格外努力,反而成了电影出奇制胜的法宝,“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他们”。对他来说,明星扎堆霸屏、肾上腺素飙升只是手段,如何人尽其才地把明星们捏合起来讲好一个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我在电影里加了很多好看的小细节
我觉得黄建新找我当导演挺大胆的,他没有坚持要求保持前两部的风格,“找刘伟强拍,就用他的风格吧”,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度。
当我接手电影之后,我想怎么能清清楚楚扒出我觉得好看的东西。我把影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四一二”白色恐怖和第二部分的南昌起义都是很好看的,然后就是三河坝战役,最后是井冈山会师。
刻画好人物当然也是主要的,周恩来、毛泽东、朱德、贺龙、叶挺、粟裕……我自己要把每个角色特征分得很清楚。我不想把它弄成一部很传统的主旋律电影,我想把《建军大业》做成商业片。
作为导演,我当然要很清楚所有的东西。因为很多人说一个香港导演不懂这些,我是不太懂,所以就努力去找很多资料,找很多专家来告诉我,比如1927年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情,蒋介石什么时候杀了多少共产党,什么时候他们在开会,什么时候他们去南昌。然后我自己又看了很多书和纪录片,才知道当时发生什么事情。
“四一二”政变
小时候不念书,所以我后来就念了很多书。拍《建军大业》,我也把这段历史补上,重新学了一遍。我从一个不太懂这段历史的人,到现在可以说是专家了吧。
其实不管拍什么电影都差不多,我之前拍了这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建军大业》也没什么特别大的不同。当接到这个剧本,我脑子中想的全是应该怎么去将它影像化。当然有很多手法,是不是可以开头用拍黑帮片的手法去拍?这样也是可以的。那时候青帮去帮国民党杀害工人,这部分可能感觉是一个帮派电影。我要把它拍出张力来,让观众看起来有恐怖感。这是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有“白色恐怖”,才有“建军”。
刘伟强指导张涵予演绎杜月笙
当然我还是要根据那个时候发生的事情去拍,不能光用黑帮手法就想把它拍得好看。我可能用了很多从前的技术,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用建军的精神去处理每一场戏。
这部电影有很多情节、细节是很有趣的,因为我放了很多“电影感”的东西进去。比如南昌起义时每个人系红领巾,右臂扎白毛巾,粟裕发现有人是“左臂扎白毛巾”,迅速判断出了他们是敌军伪装的。这些都是后来加的,因为我觉得好看、好玩,我就摆进去,打仗不全是“砰砰砰”。
刘昊然饰演粟裕
大的历史事实是一定要遵从的,我们在这方面很考究,但不能拍得跟从前的主旋律电影一模一样,细节我们当然要调整,这样电影才好看。
让年轻演员看人物照片“自我催眠”
还没看片就质疑,这对演员来说不太公平。
我原先觉得“数星星”是不太好的,但是反过来,很多明星在一部电影里,不也挺好?我希望把“数星星”变成一个好事情。
电影里每个人出场时都标着年龄,可以给观众更深刻的印象。很多观众以前看的是50、60岁的周恩来,我就用字幕特意告诉你这个是29岁的周恩来,多英俊。他们那么年轻已经在改变历史了。最年轻的是粟裕,19岁;叶挺才30岁,那个时候就已经战功赫赫了。
很多人跟我说,会不会担心这帮“小鲜肉”演得不好。我从来没有怀疑他们,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演过很多戏,经验不少,我很高兴他们真的很重视拍《建军大业》这个事情。虽然有的演员只是来客串一两天,但他们也在很认真地去处理。
李易峰饰演何长工
何长工是李易峰来演,他只拍了两三天,但他也很努力,看很多书,去了解何长工是什么人。董子健只拍了4个小时,里面有他教毛泽东弄刀叉的情节。他们真的属于一点一点很用功地去帮我,去演好这些角色,我很谢谢他们。他们知道自己戏份的多少,没有抱怨的,都很客气。虽然人物众多,但只要演得好,观众就会记住他们。
白客饰演瞿秋白
为什么用了白客这些“万合天宜(微博)”的艺人?我就是要找一些年轻的、比较酷的演员。我的副导演挺喜欢他们,我说叫他们来碰碰面呗。当然很多人说他们那么搞笑会不会影响电影,当然不会啦,他们演得挺好。
欧豪饰演叶挺
但你说演员跟角色100%很像,也不是。我有一个方法,我给欧豪放大一个叶挺的照片,“你每天要看他十次,每天要看他、要感觉他”。我要每个“小鲜肉”都这样做,拿一张角色本人的照片给他看,每天起床看,吃饭看,睡觉看。要演这个角色,就要跟角色“沟通”,看他的照片,看他的书,自我催眠,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200个爆破一条过,最兴奋的是没人受伤
电影里有好多大场面大制作,以前在香港没有拍过这么大的场面。怎么可能有一场戏2000多个演员?没有这么大。所以为什么我很兴奋,就是可以去想怎么处理,处理之后怎么好看,辛苦没得说,能有这个条件去做这个事,我觉得挺好的。
你看我头上有白发,就是搞这些大场面的缘故。每一场我们要花很多时间,花很多钱去拍。像“四一二”那场戏是人山人海,南昌起义也是。三河坝大概是全片最大的场面,一个镜头大概有200个爆破,这个我拍的时候是“一条过”。很过瘾。当然我拍完首先就问有没有人受伤,最兴奋的就是没有人受伤。然后叫所有的人看回放,我的心跳也起来了,很开心,开心得不得了。
三河坝战役的爆破场面
从来没有人拍一个镜头200个爆破,很多人是用特技的,但是我觉得特技没有“爆炸感”,没有兴奋感。拍这场戏时,我说不但要有大场面,而且文戏也很重要。有一场文戏,是200个战士要顶住敌军,掩护大部队撤离,这场我是很感动的。
这场文戏感动的不止刘伟强导演自己
大陆和香港拍戏的区别是大,但是我觉得道理是一样的。我现在不想分地域,我就是拍我的电影,用我的方法,用我的经验,用我处理人物关系的手法。当然你在片场要面对很多人,拍了这么多年的电影,你要有这个魅力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实这才是拍戏最难的部分,你跟摄影的关系怎么样,你跟所有人的关系怎么样?你怎么样去处理,去发现问题,怎么要求他们拍我想要的东西?在任何地方拍片都是这样的。
剧组聚餐,刘伟强常自己下厨
我之前没有拍过《建军大业》这样的电影,所以说来试试看行不行。要拍电影就要有这个精神,电影是冒险的一个行业,有人给你机会拍,为什么不拍?
今年暑期国产片比较低迷,其实市场就是这样的,我们有好的东西出来,票房才会高。所以电影人努力一点吧,我们努力拍好一点,观众就会去看我们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