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过不了多久,陈朝明就要“失业”了。
尽管还不知道自己将去向何方,但陈朝明依然认真履行着长寿区安监局煤矿安全监管科科长最后的职责和使命。“区里关完了所有的煤矿,煤矿安全监管科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他说。
2016年底,位于长寿区八颗街道石马村的渝庆矿业煤矿关停,长寿区境内从此再无煤矿。
7月17日午后,阳光炙热,渝庆矿业煤矿封闭的井口前,美人蕉吐露着娇艳的花蕊。陈朝明捧一把井口旁涌出的清亮水流说,“从2014年到去年年底,区里共投入近两亿元,关停了全部18家煤矿,去除煤炭产能87万吨。”
产业结构调整
保护绿水青山保护家园
“这些田地,荒了有几年了。”42岁的王明勇,是关停后的渝庆矿业煤矿唯一留守的工人,“去年年底,煤矿关停了,村里人才又把地种上了。”
王明勇记得,矿上最红火的时候,有200多号人,年产煤6万多吨。矿上最红火的时候,也是周边村子最萧条的时候,“周边地里没人种庄稼,煤灰到处飞,矿井里有地下水冒出,却不敢喝。”
这样的情形,在其余17家煤矿生产时,都普遍存在。
“矿产资源开采本身就存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情况。”长寿区经信委主任谭福明介绍,“煤矿关停,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是长寿区加快产业链结构调整优化,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虽然长寿区煤炭需求量缺口较大,煤矿有生存空间,但是长寿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到辖区内小煤矿基础条件较差、安全保障能力较低,随着经济发展,淘汰落后的小煤矿是大势所趋。
据了解,这些煤矿关停后,长寿区将组织专家为各煤矿量身定制生态修复方案,并由煤矿经营者实施生态修复。不仅如此,近年来,长寿区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由重转轻、由基础转高级、由下游转上游,形成综合化工、钢铁冶金、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家居及健康产业等6大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发展特色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养着鸡,晒着太阳,王明勇却并未安于这样的日子。
煤矿关停,他盘算着,等这边的工作交接完成,就去邻封镇学习沙田柚种植技术,“回来种个几亩,再搞个农家乐。”
王明勇说的邻封镇于1887年引入沙田柚种植,受得天独厚的龙溪河小气候影响,加上100多年来的精心培育,成为了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如今种植沙田柚面积5.3万亩,投产3万余亩,全村沙田柚产业收入近3亿元。
不仅如此,邻封镇还以沙田柚特色产业为核心,依托毗邻国家4A级景区长寿湖的优势,着力发展农业休闲乡村特色生态旅游。去年,邻封镇乡村旅游收入超过2000万元。
该村54岁的魏小林和老伴,种植了200棵沙田柚,去年挂果1万多个,1个8块钱,卖果子就收入十几万元。魏小林还利用自家屋子开起了农家乐,最忙的时候,一个中午就要接待十几桌客人。
在邻封镇,许多村民像魏小林一样受益于绿色产业,又享受着绿色生活。邻封镇人大主席喻可君介绍,现在镇里有农家乐39家,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
其实,不仅仅是在邻封镇,在长寿区的但渡、葛兰、云台等十几个镇街,沙田柚种植总面积已接近10万亩,投产5万多亩,柚农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多元。
“沙田柚种植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其产生的生态价值也是巨大的。”长寿区农委农业技术科研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杰介绍,沙田柚果树生长期长达百年,根系发达,对于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以邻封镇为例,该镇森林覆盖率达到68%。
生态环境改善
山清水秀之城宜居宜业
在邻封镇,5万多亩柚林守护着龙溪河的一河碧水;在长寿城区,曾经发黑发臭的桃花河,也告别了不堪的过往,水清岸绿,成为长寿城区内一条绵延十几公里的景观河流。
7月的阳光,将蓝光幸福满庭小区的高楼倒映在清清的桃花河里,犹如一幅泼墨山水画。河岸上,工人们正铺设人行步道的石砖。很快,桃花河蓝光景观示范段将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又一个好去处。
长寿区桃花河攻坚整治指挥部工作人员王榆林介绍,桃花河属长江一级支流,全流域均在长寿境内,流域内人口41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2,是长寿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桃花河污染严重,水体感观既黑又臭,水质常年为地表水劣五类。2014年,该区对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361平方公里的桃花河实施全流域污染整治,关停和搬迁了200多户养殖场,整治了85家违规排污企业,累计整改管网6.9公里,新建二三级管网23.1公里,同时推进城区规划区内的13.4公里河道景观打造工程,做到生态修复绿化联通、步道贯通、市政配套设施和照明系统全覆盖。
桃花河污染整治,是长寿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山清水秀之地的具体举措;更是长寿区近年来防污治污,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