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繁体 | English | 购物 | 商家入驻 | 我要投稿
4个直辖市中我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仅次于北京
发布者:重庆 我要编辑    推荐进入论坛    进入我的随笔
时间:2017-05-05 14:17

    重庆频道消息 今年4月,在春日暖阳下,位于南滨路的法国水师兵营旧址一改往昔的宁静,其中庭布满了一个个黄色土坑。经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发掘,专家推测中庭下面就是重庆开埠时期,法国人修建的神秘自供水系统。

    这一发现,被市文物局认定为重大发现,不仅揭开了法国水师兵营的又一个秘密,也对研究法国水师兵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变迁提供了新证据。

    事实上,在巴渝大地上,像这样弥足珍贵的文化遗存还有很多。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文脉,守护城市记忆?近年来,重庆市文博系统创新思路,求实奋进,在保护珍贵文化遗存工作中亮点频现,成效明显。

    11个区县“国保”单位实现零的突破

    “目前我市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在4个直辖市中数量仅次于北京。”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说。

    渝中区通远门、万州天生城、巫溪荆竹坝岩棺群、奉节瞿塘峡摩崖石刻……一个个散落在巴渝大地的文物点,见证了重庆3000多年的变迁。2013年3月,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我市新增包括解放碑、大礼堂在内的“国保”35处,增幅达180%,增长率全国排名第二。而万州、江津、巫溪、石柱等11个区县(自治县)的“国保”单位实现零的突破,也让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上升到一个新高点。

    47万余件可移动文物有了专属“身份证”

    去年底,我市全面完成历时3年多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市165个国有收藏单位采集登录文物470234件/套(实有1482379件/册),其中珍贵文物32168件/套。

    “可移动文物,指的是1949年(含)以前,反映历史上某个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市文物局博物馆处负责人介绍,其中包括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此外,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也在此次普查范围之内。

    “与以往的文物普查不同,此次普查范围不再仅限于文博系统内部,还包括重庆市区域内的各级国家机关、国有企业、档案馆和图书馆等。”市文物局局长幸军表示,通过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市可移动文物家底,掌握了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并建立起文物登录备案制度,让每件文物拥有了专属“身份证”,实现了可移动文物的标准化、动态化、规范化管理。

    填补重庆“城市考古”无大奖的空白

    在考古发掘方面,我市也收获不小。据统计,仅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去年就完成考古调查30项,勘探7.3万平方米,发现文物点267处;完成考古发掘43项,发掘面积3.8万平方米,出土文物及标本5690件(套)。

    被称为“文物界奥斯卡”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我市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太平门遗址分别荣登2012年度、2015年度榜单,填补了重庆一直以来在“城市考古”方面无大奖的空白。

    “老鼓楼衙署遗址作为我市已发现的等级最高、价值极大的建筑遗存,见证了重庆近千年的沿革变迁。”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袁东山介绍,遗址已清理的房址、水沟、水井、道路等各类遗迹共261个,出土了一批保存较好的陶瓷器、钱币等文物9000余件(套),标本数万件。“遗址不仅规模宏大,纪年明确,同时文物遗存相当丰富,宋元、明代、清至民国等时期的衙署建筑叠压分布,对于研究川渝地区古代建筑及宋蒙战争史有重要学术价值。”

    位于渝中区望龙门四方街一带的太平门遗址,在2013年的一次建筑施工中重见天日。太平门是古代重庆“九开八闭”17座城门中的开门,也是目前重庆仅存的4座老城门之一。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家表示,如果能将太平门遗址和不远处的老鼓楼衙署遗址连片打造成历史遗址公园,可以让市民在此感受重庆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

    5年全市新增46家博物馆

    近年来,我市博物馆举办的长江文物抢救保护成果展、新西兰毛利碧玉展、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展等受市民热捧,随展览开设的专家鉴宝、文物征集等活动,也引来市民争相参与。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顺利建成开馆;重庆工业博物馆建设加快推进;巫山、大足、开州等一批区县博物馆新馆投入使用;74%以上的区县建有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增加至14家……数据显示,近5年来,全市新增博物馆46家,博物馆总数达81家。仅在去年,各博物馆共接待观众2458.8万人次,同比增长17%。

    着眼丰富的文物藏品,各博物馆还一直在积极开展文物征集、文物修复工作,并全面实施博物馆展览提升工程。目前,我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约76万余件(套),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2.44万件(套),年均推出专题展览100个以上,流动博物馆送展览到乡镇、学校、社区逾1000场。

    文物保护工程交出漂亮答卷

    我市文物门类齐全,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均有,文物均匀性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尽管我市文物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但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却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记者了解到,目前三峡文物保护任务已全面完成,到位资金9.28亿元,实施保护项目787个。白鹤梁、张桓侯庙、石宝寨三大工程如期完工并对外开放;考古发掘126万平方米,出土文物14.3万余件;顺利通过国务院三峡文物保护专项验收,三峡后续文物保护工作正有序开展。

    全国石质文物一号保护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经过风化加固、残缺石质部位补型、不稳定金箔揭取等修复工序,历时8年圆满完成抢救性保护工程,并于2015年6月重新在公众面前亮相。

    大遗址和古建筑的保护也得到加强,全市共投入经费5.46亿元,实施完成9处大遗址保护工程及326个古建筑保护修缮。其中,钓鱼城遗址入选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潼南大佛本体保护修复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十佳文物维修工程”……

    抗战遗址方面,各级财政投入1.7亿元,抢救保护116个抗战遗址,维修面积11.4万平方米,保存状况明显改善。全市抗战文物保存较好的达247个,占62.5%,其中市级以上抗战遗址的较好率达到96.4%。

 
  讨论区 —— 已有0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选择以下可用表情
                                 
  写下您对此新闻的看法
新闻
黄页
商品
店铺
商家

NZ$ 6.00

NZ$ 400.00

NZ$ 118.00

NZ$ 88.00

NZ$ 10.00

NZ$ 12.00
  社区
  文苑
          
          
Google Sitemap Gene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