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60岁的张中财是开州区岳溪镇柏竹村的一个普通农民。自打柏竹村的通村公路修通以来,每天天一亮,张中财便推着手推车、带着铁锹和锄头等工具出门养护公路,15年来从未间断。2016年,张中财获评全国“最美志愿者”。
近日,记者来到柏竹村,深入了解他的感人事迹。
他给尚未出生的孙子交一份修路款
柏竹村位于岳溪镇北部,地理位置偏僻,海拔900-1150米,距离场镇23公里。
在通村公路修好之前,村民只能靠一条羊肠小路出行,赶场买东西要走上几个小时,十分不便。由于交通不便,大多数村民靠种地为生,村里的经济一直未能发展起来。
2002年,柏竹村集资修路,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才得到解决。
集资款是按照村里的人头分摊的,当时张中财的孙子还没有出生。可是,他却给自己这个还没出生的孙子也出了一份钱。
“你是不是傻哟?不用出的钱还偏要出。”左邻右舍问。张中财说:“路修好了,既方便大家也方便自己,我的孙子以后也要走这条路。”
公路建设,免不了要占用村民的地。柏树村修通村公路占用了一些村民家的地,张中财家的1.5亩林地和耕地也被占用了。
按村里的修路方案,土地被占用的村民都能得到一笔补偿。但张中财主动提出不要一分钱,他说:“只要修路有需要,占一点地没有关系,补偿款还是用来修路吧。”
修路期间,张中财天天在工地上,与工人们一道修路基、挑泥土。作为村民代表、村务义务监督员,他还积极协调公路用地、调解矛盾纠纷,加强对公路质量、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推动解决了许多在修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修公路具体问题多,牵涉每家每户利益。遇到棘手的事情或者村干部不便出面解决的问题,张中财都会主动去协调解决,他成了村民之间、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粘合剂’。”柏竹村村主任陆永生如是说。
起早贪黑,15年来每天义务养护公路
公路修通了,村民出行方便了,可随之而来的公路养护又成了难题。
公路需要经常养护,出现问题就需要立即进行整修,一旦错过最佳整修时间,公路的“小病”往往就变成“大病”。但是柏竹村资金并不充裕,村里根本没有养路的钱。
就在大家为这事犯难的时候,张中财又站了出来,主动承担起该村四组长达4公里的一段公路的养护重任,而且不要任何报酬。
张中财自掏腰包买来了手推车、铁锹、锄头、水桶、扁担、扫帚等工具,默默当起了“义务养路工”。
他每天早上5点半出门,坚持巡视一遍公路,发现问题立即整修:平整路面、疏通水沟、修边坡,忙得不亦乐乎。
“我养护公路是尽义务,把它当成自己的责任。”张中财说,“那条公路我每天至少要巡视一遍,每次要花一两个小时。有时候下了暴雨,公路损毁严重,就可能要花四五个小时。”
“张中财每天坚持养护公路,一个来回走8公里路,一年累积下来接近3000公里,15年至少走了4万公里。”村干部何耀荣感慨地说。
“我义务养护公路啥也不图,只图消除公路上的安全隐患、让大家走着舒坦。以后,我只要能动,还要继续干下去,因为这是干好事。”张中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