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记者何欣)1月19日,《重庆市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明确我市“十三五”时期的旅游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旅游接待人次达5.26亿人次,比2015年增长34%以上;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4500亿元,年均增长15%;我市基本建成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及具有世界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但目前,我市旅游业还面临创新不足、区域一体化发展及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那么,要实现上述目标,我市应该怎样努力?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规划》提出,首先,我市应该因地制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特色突出、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等三大旅游目的地。
具体来讲,就是要以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为载体,推进旅游资源和要素依城、依景、依通道聚集和整合,围绕都市观光、抗战(陪都)文化、世界遗产、休闲度假、温泉养生、红色旅游等主题,培育精品特色旅游线路60条,把大都市区建设成为重庆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的核心载体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平台。
其次是依托长江雄奇的自然山川、丰富的历史积淀、深厚的生态底蕴,加快沿江精品景区扩容和提档升级,推进两侧腹地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全面提升三峡旅游品质和国际化水平,与湖北共建长江三峡旅游经济带,与四川、陕西共建秦巴山旅游区,把长江三峡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的大三峡旅游目的地。
最后,要突出“神奇武陵风光,隽秀乌江画廊”等自然生态和“土家族苗族风情、淳朴古镇边乡”等本土民俗文化,加快大仙女山、乌江画廊、武陵仙乡、世外桃源、黄水林海、边城古镇主题旅游区开发,构建“以点带片,集聚集约”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与湖南、湖北、贵州共建大武陵山旅游圈,把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成为自然生态与民族风情相融合的生态民俗旅游目的地。
实现旅游产业与互联网融合
《规划》还明确,在“十三五”时期,我市要推进旅游全产业链的数字化、便捷化、智能化,到2020年,基本建成集约、智能、广泛存在的“智慧旅游”支撑体系,实现旅游产业链各环节与互联网全面融合,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国民旅游消费支出达到20%以上。
为此,我市会提升3G/4G、无线网络等设施覆盖面,实现全市重点旅游景区、3星级以上旅游饭店、一定规模的度假区、旅游城镇(乡、村)免费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同时会加强机场车站、景区景点、游客服务中心等主要旅游服务场所的旅游信息互动终端设施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重庆主要旅游区域、服务领域旅游物联网。
此外,我市还会建设重庆智慧旅游云计算数据中心,完善免费上网、旅游资讯查询、导游导览、虚拟体验、出游预警提示等公共服务,推进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并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等共建“旅游+互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到2020年,争创5个左右国家级“旅游+互联网”创客示范项目。
提高旅游国际开放水平
“要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还需要提升重庆旅游国际开放水平。”市旅游局副局长秦定波表示。
接下来,我市会引进和聚集一批国际旅游集团、酒店、旅行社等品牌旅游企业,并积极争取世界旅游组织、国际城市旅游组织等在重庆设立分支与办事机构,积极加入世界遗产城市联盟、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盟等国际组织,同时跟进国际航线开通,进一步发展国际友好城市,加强与友好城市的旅游合作。到2020年,国际友好城市由34个增加到50个。
此外,我市还会优化入境旅游政策,例如用足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扩大免签国家和地区数量,积极争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及部分国家旅游团入境免签政策,在重庆举办的各种国际会议、国际赛事等项目,简化申请报批、入境签证、通关等手续,争取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和旅客离境免税购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