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东向记者介绍自己的设计作品之一:满洲里原市政府大楼。
重庆频道消息 朱卫东,1970年生,开州区人,年幼时随父母迁居东北,1991年赴满洲里工作,其后主持、参与了当地一批知名建筑的设计与施工。2008年发起成立满洲里西南商会,现为商会秘书长。
■ 感言:对一名建筑设计师而言,最值得自豪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作品能永远留在人们记忆中。
数九寒天,位于中国、俄罗斯、蒙古国交界处的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气温已低于零下40℃。
初到这边境小城的记者一行,惊恐于当地严寒的天气,却也惊艳于这座城市犹如童话世界般的美丽。车行市区,窗外掠过各式各样的建筑,俄式、巴洛克式、哥特式……点缀在蓝天、白雪之间,让人宛若置身梦境。
“满洲里的建筑,多为欧式风格,这和重庆有着巨大的区别。”生于重庆,却在满洲里生活了近30年的朱卫东对记者说道。身为建筑设计师的他,亲自参与了当地不少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在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对一个建筑设计师而言,这是最值得自豪的事情。”
迁居东北,迅速融入全新环境
朱卫东是开州区大德镇人。“那里是山区。”朱卫东至今对年幼时所经历的许多事记忆犹新,“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到镇上读书,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翻山越岭,早上6点就得起床。”
冬天下大雪时,他和小伙伴只能相互搀扶着在雪地里踯躅前行,“泥巴路湿滑难行,一不小心就摔成了‘泥猴’。”
条件艰苦,让朱卫东形成了吃苦耐劳、勇于接受挑战、从不轻易放弃的性格。这让他在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浅。
10岁那年,朱卫东随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工作的父母迁居东北。
“虽然从小见惯了山区大雪,但东北的严寒,还是让我措手不及。在老家从不穿棉裤,到那边后必须穿上,全身上下捂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眼睛和鼻孔来。”他回忆道。
饮食方面,他也在很长时间后才逐渐适应。其实,相比之下,语言交流上的隔阂才是最大问题,“重庆人说普通话往往平舌、翘舌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因此,我与当地人的交流很有些困难。更让人难受的是,不少老师讲课时带着浓重的当地口音,我听得一知半解。”
怎么办?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朱卫东下决心要尽快破解这道难题,“具体办法就是多说,说错了被笑话也不怕。”
就这样,朱卫东很快练就了一口流利的东北话,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赴满洲里,见证边陲小城起飞
1988年,朱卫东考取哈尔滨工程大学(原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91年毕业后,只身来到满洲里,成为满洲里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最年轻的建筑设计师之一,成为满洲里被国家确定为沿边开放城市后第一批建设者之一。
1991年朱卫东初到满洲里时,这里还是个荒凉的边陲小城,人口也少。
朱卫东没有泄气,反而看到了潜在的机会,“当时,很多沿海城市都陆续开放了。我相信,处在三国交界地带的满洲里,地理位置独特,一定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果不其然,1992年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文件,陆续批准满洲里等14个城市为沿边开放城市。
满洲里的城市建设急剧提速,朱卫东也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机遇:负责设计满洲里公交大厦。
午后,阳光在小城上空短暂停留。朱卫东带着记者来到一栋明黄色欧式建筑前,“这就是我在满洲里的第一个设计作品,满洲里公交大厦。别看它现在不起眼,但在当时,可是满洲里的地标性建筑,还曾创造满洲里的三项‘第一’。”
“首先,它是满洲里第一座全框架结构建筑;其次,是满洲里第一座带地下停车库的建筑;最后,它是满洲里第一座带电梯的建筑。”说起自己的作品,朱卫东一脸自豪,滔滔不绝。
执着努力,成知名建筑设计师
对于当时艰苦的工作条件,朱卫东记忆深刻,“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电脑还没有普及,绘图、建模等工作都只能靠手工完成。”朱卫东回忆:“所有的参数计算都得笔算,算完了手绘,图纸就是这么来的。”
更何况,在当时建筑设计和施工多是同步进行,为了确保工程进度,朱卫东和同事们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十分辛苦。
付出总有回报,满洲里公交大厦的设计,为朱卫东赢得了内蒙古建筑设计二等奖的荣誉。
此后十多年里,朱卫东参与、主持了满洲里原市政府大楼、旺泉市场等一批知名建筑的设计工作,成为当地知名建筑设计师。他设计的建筑,经常予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不少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2005年,满洲里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改制,朱卫东选择了创业:带领自己的团队既从事建筑设计,又承接建筑施工,先后设计并建设了满洲里白房综合楼、龙景园小区、御景花园等一批广为人知的项目。
近年来,朱卫东看好“互联网+”产业,开始进军电子商务和金融、文化领域,发展的重心也逐步向哈尔滨转移。
“不管到哪,我都是重庆人”
“无论是在满洲里还是在哈尔滨,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不忘初心、始终敢于接受新的挑战。”说起这些年来在异乡闯荡的经历,朱卫东感慨地表示,“重庆人吃苦耐劳、勇于创新,永不轻言放弃。不管走到哪,我都是重庆人,且以此为荣。”
朱卫东告诉记者,重庆人已成为建设满洲里的重要力量之一,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住宅设计、施工,再到境外旅游、边境贸易等领域,随处可见重庆人的身影。
2008年,朱卫东和其他在满洲里发展的重庆籍企业家一道,共同发起成立了满洲里西南商会。“很大程度上,发起成立商会就是为了给所有在满洲里追逐梦想的重庆老乡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这是一个‘家’,大家可以经常聚在‘家’中,喝喝茶、聊聊天。”现任满洲里西南商会秘书长的他,这样对记者表示。
如今,朱卫东只要有空,总爱回重庆看看。他父母则更是每年12月都要回到开州,待第二年5月再到满洲里避暑。
“这些年重庆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是如此。作为一名身在异乡的重庆人,我十分欣慰。”朱卫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