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玲珑(右)正与员工讨论工作方案。
重庆频道消息 奚玲珑,1978年生,潼南区人。2012年进入工程环境影响咨询、评价行业,2013年创办甘肃弘达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去年该公司营业额达2000万元。
感言:家乡是永远的根。在外打拼多年,我始终惦念着重庆的亲人和朋友。
“今天大家再讨论一下棚户区改造的环评报告,看是否还需要补充点什么。”日前,记者如约来到甘肃弘达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达公司”)采访时,奚玲珑正在会议室里向几名公司骨干布置当天的工作。
弘达公司的主业包括环保技术咨询服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等,曾参与对甘肃多个重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在当地环评业内颇有影响。
奚玲珑是弘达公司的创办者。他年轻时参军来到大西北,转业后留在兰州,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喜爱的终生事业:环评。
踏上火车,远赴大西北
奚玲珑生于1978年,是潼南区桂林街道花厅村人,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
他从小喜爱武术,初中毕业后,如愿考上了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然而,这所学校每年的学费高达9000元。
对于奚玲珑来说,这不啻为一笔巨款。几经思考,他决定外出打工,待挣够学费后再回该校读书,“一个月存几百块钱,用不了多久第一年的学费就有了。”
说干就干,十几岁的奚玲珑甚至没跟父母说一声就跑到成都去了。所幸,在当地一位亲戚帮助下,他很快在一家餐馆里找到了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见识渐广的奚玲珑开始有了新的梦想。在一家厨师学校参加培训时,他结识了一名退伍老兵,对军旅生活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要成为一名军人!”几个月后,他回到老家报名参军。
1995年,奚玲珑入伍,踏上前往兰州的火车,开始了在大西北的军旅生涯。
有闯劲,成长为副营级军官
刚到部队时,奚玲珑和30多名新兵被分配到大山里看守仓库。仓库四周光秃秃的,多风沙,十分荒凉;气温也低,冬天零下十几摄氏度是家常便饭。
奚玲珑一开始很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嘴唇动辄因为干燥而皲裂、流血。
虽然条件艰苦,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对于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说,这些其实也算不了什么。”
一段时间后,入伍前当过厨师的他被调到炊事班掌勺。考虑到部队里的战友来自全国各地,奚玲珑就经常换着花样做饭菜,很快总结出数十种套餐的制作、搭配方法,获得连队上下一致好评。
1996年,因表现突出,奚玲珑被连队推荐到青海学习汽车驾驶。他意识到,学好汽车驾驶技术可以更好地服务部队,同时对自己来说也是一项不错的谋生技能。
通过努力,他很快熟练掌握了汽车驾驶技术,一年后回到所属部队炊事班,继续掌勺做饭菜,同时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汽车保养知识。
在部队的十几年时间里,做事有闯劲、脏活累活总抢着干的奚玲珑,从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副营级军官。
2008年转业时,他决定扎根大西北,并顺利通过了兰州的公招考试成为一名警察。
为工作,走遍兰州各乡镇和街道
2012年,是奚玲珑到甘肃的第17个年头。这一年,决定自行创业的他辞职了。
那一年,为改善大气环境,兰州市开始实施“蓝天计划”,委托一家专业环评公司对市内200多个大型锅炉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说来也巧,奚玲珑的叔叔就在这家环评公司上班,奚玲珑因此有了接触环评行业的机会。
“一项大工程的开建,对周边环境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这需要专业的机构来评价。”奚玲珑意识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定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他决定加入叔叔所供职的那家公司,跟着技术人员从头学起。跟着专家跑工地时,他都会随身带个笔记本,随时记下相关要点,回去后再对照专业书籍一遍遍地学习。
许多工程项目都在地势偏僻之处,野外环评特别艰苦。曾经有一次,奚玲珑与技术人员驱车数百里赶赴某地进行现场评估,在几天时间里餐风宿露,饿了只能吃面包,累了只能睡在车上。
为了工作,他走遍了兰州的各个乡镇和街道。
2015年,公司营业额达2000万元
凭着不断学习和努力,奚玲珑从业务员做到了部门经理。
2013年,奚玲珑建起了自己的专业团队,成立了甘肃弘达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为当地环评业的后起之秀。
2015年,公司的年营业额达2000万元,并在兰州、敦煌等地新建了5家分公司。
对于工作,奚玲珑有着自己的看法,“搞环评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必须实事求是,必须把它当作终生事业来做。能在大西北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十分自豪。”
“重庆是我永远的根。在外打拼多年,我始终惦念着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惦念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奚玲珑说。
说到未来的发展时,他表示希望能有机会与重庆的环保部门和相关企业合作,“利用我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环保事业做一点贡献。”
今晚,重庆卫视同步播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