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君,1965年生,沙坪坝人,曾任职于西政经济法学系,现为日本大和语言教育学校副校长。
■ 感言:身在异乡,能结合自己的工作为来自家乡的年轻人做点事情,我很欣慰。
脸上时常挂着笑容的刘彦君,在许多学生看来是“可敬又可怕”:可敬,是因为她关心大家的学习、生活,就像个善解人意的“知心姐姐”;可怕,则是因为她在学业上总对学生提出十分严格的要求。
刘彦君曾是西政经济法学系一名教师,现在日本大和语言教育学校担任副校长一职。
“可敬也好,可怕也罢,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努力帮助学生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们通过日语关。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尽快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才能尽快成才。这些年轻人独在异乡不容易啊!”前不久,刘彦君在日本大阪泉佐野市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吐露心声。
频频往返于中日间的“飞人”
刘彦君所供职的大和语言教育学校,是一家知名度较高的日本语教育机构。刘彦君于2006年加入该学校,迄今,在这里已经待了10年时间。
接受记者采访当天,她刚送走国内的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前来考察和交流的四位教师——这两所高校与大和语言教育学校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
刘彦君介绍,她经常接待国内高校的教师前来考察、交流,也经常飞回国内前往有合作关系的高校访问、考察,“在很多人眼中我就是一个‘空中飞人’。”
刘彦君生于1965年,沙坪坝人。1987年,她进入西南政法学院(后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系执教。其间,一边工作一边在校读研究生,直至1997年离职前往日本。
刘彦君进入大和语言教育学校后,负责面向中国学生的招生、教学工作。四川外国语大学是国内第一所与大和语言教育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高校。
“是家乡的高校,帮助我打开了工作局面。”刘彦君说,为此她一直心怀感激,下定决心要实实在在推动与家乡高校的合作,“为来自家乡的年轻人服务,也算是对家乡的一点回报吧。”
目前,国内有25所高校与大和语言教育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川渝地区就有8所。
和蔼可亲但要求严格的老师
去年4月,南方翻译学院日语专业大四学生孙应霞前往日本,进入大和语言教育学校学习日语。在刘彦君帮助、指导下,今年3月,她顺利考入日本大阪府立大学社会福祉专业学习。
在语言学校为期一年的学习,让孙应霞的日语水平直线上升。
孙应霞告诉记者,“刘彦君老师不是上完课就万事大吉,她还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家教式辅导,耐心找出每个学生在日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建议和要求,并对你的日常学习严加督促。”
“刘老师待人和蔼,脸上时常挂着笑容,但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孙应霞说。
刘彦君的确是一位严师,她不但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日语词汇、句子和语法,还要求他们必须深入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并大胆走出学校去练习日语。
这种教学方式科学、有效,但很多来自中国的学生刚开始时不适应,往往叫苦不迭。
“当年我刚到日本留学时基本不懂日语,上课听不懂,课外交流更是举步维艰,十分狼狈,以致在很长时间里无所适从。我不希望来自中国的年轻留学生重蹈自己的覆辙。”说起自己的教学方式时,刘彦君深有感触地表示。
所以,每迎接一批新生,她都要语重心长地叮嘱:你们到日本不是来休闲旅游,而是为了学习、就业或者创业,所以必须对自己狠一点,在最短时间内学好日语。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必须对你们严格一点,再严格一点。
众多留学生的“知心姐姐”
大和语言教育学校的学生很多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刘彦君是一名严格的教师,在许多中国留学生看来,她还是一个时刻关心大家、善解人意的“知心姐姐”。
独在异乡,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必须独自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很多留学生难免会感到紧张与焦虑。
鉴于此,刘彦君平日里不管多忙,总要抽时间与在大和语言教育学校学习的留学生们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情况,与他们分享自己在日本工作、生活的经验和感悟。
“因此,在遇到困难时,很多学生都愿意和刘校长聊一聊。”曾经在大和语言教育学校学习的一名女留学生说。
事实上,这名留学生当年初到日本时就在一定程度上得了焦虑症。刘彦君获悉后,主动找她聊学习、聊生活、聊家庭,最后又帮助她制订了周密而详细的学习计划。一年后,这名留学生顺利考上了研究生班。
还有一名在国内读完了本科的学生,到日本之后一度为求学方向难以确定下来而痛苦不堪:在日本读本科吧,之前的专业就废了;倘若在日本报考研究生呢,则难度要高得多。刘彦君得知后主动找她交流,帮助分析两种选择的利弊得失,帮助她作出了最佳选择。
后来,这名女生顺利考上了研究生。
10年来,至少有500名中国留学生在刘彦君帮助下,成功闯过了日语关,得以顺利实现自己在日本的升学、就业和创业梦。
因为工作原因,刘彦君经常飞回重庆。“每次回来都发现家乡有许多新变化,这让我很自豪、很欣慰。”刘彦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