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信立拿起一本介绍重庆近年来发展情况的书告诉记者,他一直关注家乡的变化。
陈信立,璧山人,高中毕业后远赴兰州谋生。在建筑工地“摸爬滚打”数年后组建施工队,2008年创办甘肃渝庆建筑劳务公司,现为甘肃川渝商会常务副会长。
在遭遇业主单位拖欠巨额工程款之际,多方设法筹集资金近2000万元为农民工发工资……陈信立曾因做了这样一件“傻事”,而名闻甘肃建筑行业。
■ 感言:诚信为本功绩半。
重庆频道消息 着深色西装,嗓音沙哑,言谈举止低调……今年52岁的陈信立,显得十分内敛。不久前,这位甘肃渝庆建筑劳务公司的总经理在甘肃兰州接受了采访。
要不是事先有所了解,记者很难想象,这二三十年来,人气最旺盛的时候,有来自重庆等地的千余农民工跟着他干;这二三十年来,他和工人们在位于大西北的甘肃盖起了面积逾100万平方米的房子。
最为当地业内所称道的是,陈信立在最困难的时刻,也信守承诺,甘冒风险,多方筹资近2000万元为农民工发工资。
18岁时远赴西北地区闯荡
陈信立是璧山人。
1983年夏,陈信立从璧山八塘中学高中毕业时,从未想过将与建筑行业打交道,更没有想到自己与地处大西北的兰州会有什么交集。
“那时刚从学校出来,就想着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陈信立笑着说,彼时,内陆地区已经有很多人纷纷奔向沿海地区“淘金”,而他原本的目标,也是沿海。
然而,一封兰州来信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
得知陈信立高中毕业的消息,在甘肃定居多年的叔叔写来一封信,邀请他到兰州寻求发展机会。陈信立觉得好歹有个亲人照应,到那边后更容易立足。
那年秋天,18岁的陈信立带上几百块钱盘缠,踏上了驶往兰州的列车。
抵达兰州后,在叔叔安排下他进入当地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然而,因缺乏一技之长,陈信立在公司遭受了不少白眼。
生性要强的他随即四下求教,拜泥水匠、木匠和施工技术人员为师,从抹灰、砌墙等“手上活路”到现场施工技术,哪样不会就学习哪样。
两年时间后,陈信立成为建筑工地上一名“全能型”技工。
掘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陈信立没有就此止步。
建筑行业不同于其他许多行业,其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生产者、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工作之余,他又开始钻研建筑类专业书籍,希望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这一行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建筑行业进入急速发展时期,施工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与此同时,行业内诸如包工头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施工方偷工减料等“野蛮生长”现象也屡见不鲜。
“想要在这个行业谋求长远发展,不讲诚信不行。”随着时间的推移,陈信立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
1987年初,陈信立组建了自己的施工队伍。
施工队在兰州西固区拿下了首个项目:为一家事业单位建设两栋家属楼。“人家当时主动找上门来,主要就是因为我做事踏实,在当地建筑行业内有点小名气。”陈信立回忆。
半年后这两栋楼如期完工,甲方十分满意,验收合格后当即结算了工程款。陈信立掘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因为讲质量、讲信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承接的工程越来越多,慕名从老家来到甘肃跟着他干的老乡也越来越多。
筹资近2000万元给农民工发工资
“信诚为本功绩半”,这是挂在陈信立办公室墙上的一幅字。他说,那是自己一直以来的信条。
2008年,业务越做越大的陈信立创办了甘肃渝庆建筑劳务公司。至2014年,这家公司的务工人员总数超过1000人,参与了当地多个项目的建设施工。
但公司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12年陈信立接手了一个建设周期长、规模达20多万平方米的大项目。受大环境影响,土建施工成本逐年上升,到2014年底,开发商拖欠其工程款已超过1亿元。这样一来,陈信立自然就没能力按时给工人发工资了。
2015年春节前,盼着结账回家过年的农民工一个个找到了陈信立。
陈信立有苦说不出:“公司不是不给大家发工资,实在是拿不出钱来。我和你们一样是甲方拖欠工程款的受害者啊!”在建筑施工行业有个通行“规矩”,就是施工方通常要在拿到甲方的工程款后才给工人发工资,自己垫款的事情是很少出现的。
然而,想起这些农民工近年来一直跟随自己在外闯荡,再想想他们对自己的信任,陈信立心里沉甸甸的。
“工人们之所以进入公司,是基于一种信任,相信能得到劳动收入;用工关系的成立,其实就意味着公司向工人作出承诺,保证按时支付工资。二者之间同样存在一种信用关系,我不能不讲信用,不能违背承诺。”几经斟酌,他最后决定设法筹集一笔资金,先期垫付工人的工资,然后再与开发商协调解决工程款给付问题。
说干就干,一个月内他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向银行贷款、找朋友拆借等办法,筹集到了近2000万元资金,赶在春节前分发到了农民工手中。
无法割舍对家乡的思念
重信守诺的甘肃渝庆建筑劳务公司,被当地多家金融机构评为“诚信企业”并给予数目可观的授信额度。
眼下房地产行业去库存压力较大,但讲信誉、重质量的甘肃渝庆建筑劳务公司始终不愁没有业务。
不久前,陈信立还被推选为甘肃川渝商会常务副会长。
这些年来,他心中那份对家乡的思念始终无法割舍,只要有时间,总喜欢回到重庆看望亲人和朋友。
“未来,我希望有机会回重庆投资养生或养老产业,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陈信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