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师与在纽约街头。(受访者供图)
张师与,重庆黔江人,15岁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脑力锦标赛,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2013年创办重庆优秀高中生暑期活动“破壳峰会”,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目前就读于美国纽约大学。
■ 感言:重庆是我的精神纽带,我想念它,将来还是要回家乡去发展。
重庆频道消息 去年年底,记者在纽约见到张师与时,当天那里的气温只有2℃。在曼哈顿下半区14街的纽约大学学生宿舍门前,他只穿了一件白色短T恤,站在寒风中向我们招手问好。将我们迎进屋后,张师与迫不急待地跟我们讲起了他的成长故事。
15岁那年,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脑力锦标赛
今年22岁,出生在重庆黔江的张师与“成名”很早,在15岁时,就成了世界上最年轻的记忆大师。
那是2009年11月,他代表中国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第18届世界脑力锦标赛。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名选手参赛,在二进制数字、快速扑克、历史事件在内的10个项目上进行角逐。根据比赛规则,选手分别要完成1小时记住1000个无规律的数字顺序的“马拉松数字”,1小时记住10副扑克牌顺序的“马拉松扑克”以及两分钟以内记住一副扑克牌顺序的“快速扑克”这三项比赛,才能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的称号。经过激烈的角逐,张师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年轻的记忆大师。
“我那次参赛就是冲着世界记忆大师去的。”回忆起那场比赛,张师与这样说。当然,他的自信是建立在有坚实基础上的。2008年,初二那年的暑假,张师与参加了“重庆新思维全脑教育”活动后,便对快速记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三毕业时,他更是放弃了暑假休息的时间,独自一人多次往返于重庆与广州两地,参加培训、集训。“中间的过程其实很苦,能坚持下来,真的很不容易。”张师与说。
张师与最终成功了,但说起那场让他扬名的比赛,张师与却有些不满意。他觉得比赛的时候,因为时差等原因,状态不是很好。就“马拉松数字”这一环节的比赛结果来说,成绩只比标准分多了100分,这比他平时练习时的成绩差多了。
尽管发挥并不完全如自己所愿,但张师与还是获得了“世界记忆大师”称号。他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掌握了记忆的方法,他认为今后的路还很长,“毕竟比赛与现实学习不同,我还需要更努力,学习归纳、总结,才能做得更好。”
海外求学,开发出一款手机软件
张师与在高中二年级时参加了全国信息学奥赛,并获得银奖。2011年他被保送到复旦大学数学系。2013年,他开始申请到美国留学。最终被纽约大学文理学院录取。2014年9月,20岁的张师与来到纽约,开始了他的异国他乡求学生涯。
到国外读书,张师与切身感受到了东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国内的老师一般喜欢听话的学生,他说什么你就得听什么,基本上不会持有不同意见,否则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而在美国,老师总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你向老师发难说不,他反而更高兴,认为你是动了脑子的,并鼓励把你所思所想的说出来。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很有好处的。”这也让从小就喜欢“不听话”的张师与如鱼得水,才入学一年多,他就提前修完了学分,有望提前一学期毕业。
在纽约大学,张师与除了读书,还与两位华人同学一起开发了可以在当地社交与租房的手机软件。因为张师与发现在纽约曼哈顿租房的需求量很大,尽管当地已有不少的租房公司,但这块市场还是属于起步不久的新兴市场,特别是短期租房,这一细分市场潜力很大。于是他和同学就思考要开发一款这方面的手机软件,方便这个租房群体的需求。
他告诉记者,为了开发这一软件,他和同学一方面要解决许多技术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去跑市场、做调研。更重要的是,几位伙伴要分工合作,张师与负责产品定位和具体功能的设计。经历了诸多挫折,这一软件终于开发成功。这让他们很有成就感,还计划把这一软件推广到国内。
将来还是要回国谋发展
虽然在纽约留学,但张师与仍积极参与2013年在国内时由他发起创办的,面向重庆优秀高中生的暑期夏令营——“破壳峰会”。“破壳峰会”上,不仅有港大、北大、布朗大学等全球顶尖名校的学长学姐们作为迷你课堂的授课人,为同学们讨论学校里接触不到的话题,还邀请知名企业家、著名主持人作为嘉宾,现场分享人生经历,与优秀高中生进行互动交流。
“破壳峰会”还提供到知名企业实习的机会,可以选择进入重庆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累积经验,也可以获得短期挣到数千元的勤工俭学机会。张师与说,希望通过“破壳峰会”能拓展高中生的视野,让他们发现真自我。
“破壳峰会”还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成为“社交狂魔”、化身福尔摩斯、出任总经理、当上CEO……“破壳峰会”,就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大聚会。
张师与表示,这一峰会已成功举办了4届,今后还要继续办下去,并规划成立一个公益性的基金会来支持其生存发展。
2012年,张师与和来自重庆一中、三中、八中、巴蜀中学的10名高三优秀毕业生发起“情感完整行动”——利用暑假免费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补课。到海外求学后,张师与仍然惦记着这件在他看来很有意义的事情,他说,希望能有更多的同龄志愿者,来共同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特别是情感问题,让他们能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对于未来,张师与早有规划。他告诉记者,毕业后,准备在美国找份工作,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还是要回国发展。而重庆是我的家乡,是我的精神纽带,所以我当然要回去。
今晚,重庆卫视同步播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