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昨天是世界无车日,当天上午,100多位市民,沿着七星岗通远门—领事巷—山城巷—山城第三步道—南纪门一较场口的路线感受了一番山城步道之美。同时,《重庆市山城步道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也正式出台。
山城步道将分三种类型
未来,山城步道将根据所处位置和承载功能的不同分为步行街巷、滨水步道和登山步道三种。
步行街巷:针对传统文化消失、步行空间环境差、景观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了街巷布局、整体环境要素、人性化设施、景观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指引。
滨水步道:针对目前滨水步道人行空间不足、亲水观景设施较少、绿化景观不理想、滨水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水岸环境整治品质不高等问题,在路线设置、设施完善、景观控制要素等方面提出了规划设计指引。
登山步道:针对可达性不好、原始地貌结合不充分、指路标识不完善等问题,提出线路布局、保护原始地貌、加强休闲设施、完善指路标识等方面提出了规划设计指引。
线路走向与公交轨道接驳
未来城市步行区域如何划分?《导则》中规定,根据不同类型步行活动特征、背景环境和对设施的需求特点,分为生态休闲步行区域和城市生活步行区域。
其中,生态休闲步行区域包括基本生态控制区用地、山体江河、组团绿带和大型城市公园绿地等用地在内的自然景观资源地区,主要承担休闲步行活动。城市生活步行区域包括自然景观资源地区以外的城市建设用地区域,主要汇集通勤和休闲两类步行活动。
《导则》中还指出,步行系统须结合城市两江四岸(长江、嘉陵江沿岸)、四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等重庆特有的山、水特征,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与生态条件,顺应地形,体现重庆独有的山、水、城一体的城市风貌。
此外,为保护保留步行道范围内的名木古树和生长良好的树木绿化,新栽宜以本地植物树种为主,如黄葛树、小叶榕等,局部节点空间和重点步行片区的路段可选择观赏性强的树种,如梧桐、桂花、槐树等。
城市游憩区域将设自行车专线
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有福了,未来重庆将发展自行车交通。针对重庆山地城市的特点,《导则》提出了重庆适合特定区域或线路布设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指导思路,将自行车网络分为区域性网络和自行车专线。
区域性网络:主要承担5km以内的中短距离通勤通学及与公交站点接驳等交通功能;自行车专线:主要布置在公园、广场、景区、滨江岸线等城市游憩区域内,以休闲健身功能为主。
《导则》根据两种类型网络的功能不同分别提出了布局规划设计指引,并对自行车道、过街设施、停放场地、租赁设施及配套设施根据示范项目的研究成果提出适合重庆当地的规划设计指引。
■专家解读
人际交往不可能是在汽车里
在重庆交通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高志刚看来,步行是城市生活非常重要的部分。人际交往的真正空间不可能是在汽车里,更多的是在步行空间。比如即将开放的山城第三步道,除了传统的交通功能,还承载了沿线开放、交流、购物等功能。山城步道是渝中半岛的历史记忆,其间串联了人文、历史、自然景观,承载的是人们的情怀。据统计,目前步行出行的方式依然占到日常的50%,步行环境的打造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