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重庆“十三五”发展目标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加强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将重庆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重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指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以推进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民族风情体验旅游区为抓手,建设以武隆喀斯特、乌江画廊、桃花源为核心的大武陵旅游目的地,打造“武陵仙居、世外桃源”品牌。武隆地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境内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喀斯特自然博物馆”。经过20多年努力,武隆成为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大品牌的县,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授予“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我们始终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重庆市委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以全域旅游理念推进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建设。
2015年,武隆接待游客2160万人次,旅游增加值达33亿元,占GDP比重的25%,占第三产业比重的55%,旅游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52%。武隆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县,走出了一条既符合旅游市场发展规律,又符合县域发展实际的路子。孙政才书记今年调研武隆时强调指出,武隆是个好地方,要坚定不移地打好生态、旅游、绿色“三张牌”,打好旅游“三场战役”,按照这个思路抓实、抓细、抓好、抓出成效。孙政才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推进武隆全域旅游提供了总方向和总遵循,我们必须坚持以孙政才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指导,坚持系统思维、全局规划、总体统筹,构建武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区域、全要素、全链条、全社会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全域旅游,前提是城乡要有发展旅游的良好环境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充分挖掘开发旅游资源,发挥旅游复合带动作用,实现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有机整合、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党政齐抓、全民兴旅的局面,最终把旅游业培育成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首先是在区域范围内,城乡都要有发展旅游的良好环境。这个良好环境,既是发展的条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始终坚持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发展旅游,走“绿色崛起、富民强县”发展之路,一张旅游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大力实施“全民兴旅”。立足旅游文明引领,创新旅游服务,全面满足居民生活及游客体验需求,牢固树立“游客是上帝”和“人人是形象、事事系发展、处处是美景”的理念,人人、事事、处处都能看到旅游气息。旅游文明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城乡都能感受到旅游文明的氛围,而不仅仅是到了景区、度假区才能感受到旅游的风景美景。比如,游客一踏上这片热土,即便还没有到景区,就能感受到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以礼相待等等。
武隆现已成为全国一线的旅游目的地,秩序井然,旅游安全零事故,无重大有效投诉。昔日有名的“穷山恶水”,通过20多年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旅游文明带动城乡文明发展,扎扎实实抓好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习惯文明建设,一个开放、自信、美丽的武隆展现在人们面前。
全域旅游,核心是要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
没有旅游资源,谈何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是一种以足够的旅游资源为条件,合理的空间布局为要求的理念。在武隆2901平方公里幅员面积内,有260多处可开发的自然景观资源,山、水、林、泉、洞、峡等各种自然景观密布全境,还有140多处人文历史资源。这为武隆发展“全域旅游”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规划至上的原则,实施“山水结合、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全民兴旅、国际品牌”五大旅游发展战略,加快建成“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和“中国武隆国家公园”。把武隆全域作为一个国家公园和一个旅游综合体来规划建设,按照“一心一带四区一网”的旅游空间布局,突出主题,协调推进全境旅游。“一心”:县城中心强力实施“公园新建、广场增建、交通改善、停车场建设、片区开发、城市拓展区和棚户区改造、夜景灯饰、滨江路建设、特色街区开发、客运周转中心和货运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十大工程,加快建成山水园林旅游新城。“一带”:乌江画廊突出峡谷风光,发展高端游艇,打造乌江画廊旅游经济带。“四区”:仙女山片区以天生三桥、仙女山、万峰林海等为重点,更加注重细节、更加突出休闲主题,打造仙女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白马山片区以白马山、黄莺大峡谷、大洞河等为重点,注重生物多样性和森林保护,突出景区的原真性,打造白马山森林养生旅游度假区;芙蓉江片区以芙蓉湖、天星竖井、朱子溪等为重点,突出“亲水旅游”,打造芙蓉江亲水旅游度假区;后坪片区以后坪天坑、桐梓山洞穴等为重,突出科考探险、运动休闲,打造后坪国际探险运动区。“一网”:乡村旅游以7条精品线路串起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点),进一步完善休闲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乡村旅游休闲游憩网。
旅游开发不能一蹴而就。在建设时序上,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原则,提档升级仙女山第一战场,开辟建设白马山第二战场,全面夯实乡村旅游第三战场。提档升级仙女山第一战场。加快推进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芙蓉江等核心景区的提档升级,总投资200多亿元、80%属社会投资的23个旅游重点项目全面启动。天坑石院民俗村寨正式开放,星际未来城、懒坝艺术公园、阳光童年、印象小镇等加快建设。仙女山机场、天生三桥电梯、仙女山室内滑雪场、芙蓉江索道等一批项目即将投入运营;启动武仙路复线、县城游客接待中心、酒店群等一批新建项目。投资150亿元的国际影视创意文化产业城项目落户武隆。开辟建设白马山第二战场。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按照“森林湿地、科普基地、农庄茶园、森林人家、文化园地、风情小镇”六大主题,全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恋爱圣地、全国著名的科普基地、重庆一流的养生福地,力争明年望仙崖景区正式开放,后年花彩森林景区正式开放。打造白马山旅游扶贫示范区,通过片区开发和景区开放,带动景区和周边6个乡镇、21个行政村实现脱贫。全面夯实乡村旅游第三战场。紧紧围绕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旅游做到哪里,老百姓就富裕到哪里”,让城乡居民实现持续增收。
全域旅游,关键是要有整合发展旅游的配套设施
发展全域旅游,既要有一般的基础设施,如水、电、路、气、讯,更要有与“吃、住、行、游、购、娱”配套的旅游接待设施。
改善交通旅游环境,解决“快进”问题。主动对接全国、重庆交通规划,建设仙女山旅游支线机场,直飞北上广。建设渝怀铁路复线、渝黔高铁、垫丰武高速公路,打通出入大通道。加快形成重庆主城到仙女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高铁进城、轻轨上山、一小时到家”的旅游交通格局。同时,加快景区间旅游道路建设,完善乡村旅游路网。
充分发挥“旅游 ”功能,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等,加快博物馆、科技馆、城市雕塑群、仙女文化园和广场公园文化、景区景点文化、出版文化、建筑文化、田园和农耕文化等工程建设。加强对古建筑、古祠堂、古镇、古村落等的保护与开发。有效推进农旅融合,巩固提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果,以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高山蔬菜、草食牲畜、乡村旅游、高山茶叶“四个10亿级”产业,全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扎实推进城旅融合,促进县域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县城中心区、旅游度假区、重点旅游乡镇、乡村旅游四级旅游城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