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行。”8月中旬,江北区智慧城管平台正式上线,它将大数据、云计算与全业务融合系统作为核心引擎,实时受理转办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投诉和建议,并对辖区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灯饰照明、停车诱导等业务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作为重庆市首个智慧城管信息平台,其架构如何设计、运行?是否高效?可否全市推广?
“互联网+”催生智慧城管
何谓“智慧城管”?
资料显示,智慧城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管理新模式,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实现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推动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按照通俗语言来说,智慧城管是数字城管的发展升级。从理念上看,如果说数字城管主要是“摸清家底,编码管理,分清职责,主动发现,规范流程”,那么智慧城管则更强调“广泛互联,动态监管,信息共享,辅助决策,互动服务”。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数据的重要性一如既往,但对数据的开发利用要求则发生了质的飞跃。
“相较智慧城管,数字城管在自动化、智慧化方面还有欠缺。”江北区市政园林局局长林立解释,以城市照明系统为例,数字城管只能对某一个网格里的路灯进行故障报警,但具体是哪个路灯则还需要人去查勘,而智慧城管可以通过传感器上电流的变化马上获悉是哪一盏路灯有问题,并立即安排维修,精确性和效率都更胜一筹。
2009年,江北建成重庆第一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且有了很多个“全市第一”:率先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应急处置中心、街镇受理中心,建立了上段区域15分钟、中段区域30分钟、下段区域1小时的快速响应处置体系,实现了建成区69.43平方公里全覆盖,主动发现和及时处置各类城市问题110万件,实现了高发案件与投诉问题明显下降、评价指标与城市民调明显提升。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管理范围的不断拓展,市民对城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给城市管理提出诸多新的课题。同时,数字城管自身的非开放性决定了它所有数据都只能依靠人力采集,缺乏智能管理和市民参与等短板,迫切需要在发现手段、流程设置、管理方式、运行评价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同步思路,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第五化”思路。智慧城管作为将信息化与管理现代化结合起来的新模式,开始悄然兴起。
江北区从2012年开始提出了智慧城管的概念。2013年底,形成工作方案,将智慧城管项目列为区重点项目并落实资金4850万元,为智慧城管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政策支撑与资金保障。
2014年8月,江北区智慧城管顶层设计在全国率先通过住建部专家评审,形成了集一个大数据中心、三大管理平台、两个技术支撑、两个辅助监控的“1322”架构体系。
2015年1月,该区智慧城市管理初步设计在全市首先通过专家评审,正式展开智慧城管建设工作。
2016年8月,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江北区完成了城市管理信息的智能化收集、整理、融合工作,完善了标准规范、协同机制、预警机制、评价机制、服务机制等,智慧城管平台的正式上线也标志着该区成为全市智慧城管的先行者和探路人。
城市管理实现可视化、智能化、便民化
智慧城管如何工作?
8月18日中午,北滨路金源段上,一辆环卫车辆启动,对道路进行洒水降温。与此同时,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也接收到了这个信息,工作人员通过操作,可清晰查看环卫车辆的运行状态、路线、水压状况等,也实时监测随车环卫工人的作业类型、时间和区域。
实现这一系列操作流程的是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运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江北区为每台环卫车辆加装传感设备、压力设备、水位监测设备、GPS装置等,为环卫工人配备了智能手环,从而实现了环卫工作的“效能革命”。过去,市场化的环卫作业如何考核,洒没洒水、水量够不够,一直困扰着不少地方,而现在通过智慧城管平台,洒了多少水、作业多少里程、消耗多少油耗、人员是否在岗在位、作业效果评价如何等信息一目了然,既提高了公开透明度,又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作业“人盯人、人管人”的落后管理方式。
在智慧城管平台上,得到改进的绝不仅仅只是环卫工作。
江北区为智慧城管设计了19个主系统和84个子系统,分三期建成,目前投入使用的一期已建成环卫智能管理、市政设施综合管理、危险源监控、城市照明系统等,对市政设施、执法工作进行宏观把控。
市政设施综合管理系统集成了该区52公里排水管网GIS覆盖,建立了全区地下排水管网数据库,实现了地下排水管网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危险源监控系统则实现了对下水道、化粪池等危险源的实时监测、预警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沼气及危险气体的浓度、液位、温度等信息,确保安全预警;城市照明系统将光控与时控、远程抄表、单灯控制、故障报警等功能集成,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智能停车系统则通过停车场诱导、路内智能停车、室内停车收费监管3项子系统与公安动态交通信息集成,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方便群众快捷出行;城管执法“单兵系统”则包含了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实时拍摄、现场开单等功能——今后,执法队员在执法过程中,对占道停车、占道经营等行为便有实时的照片、视频作为依据,保证了执法公正、公平、透明。
交互性也在智慧城管平台上得到充分体现。8月18日,“江北百姓城管”公众微信号上线。今后,市民走在大街上,发现路边的井盖坏了,拿出手机拍下照片,通过手机上传,这个事件将很快被立案,井盖权属部门也在同一时间接到通知,前往查看和维修,从而让市民与城市管理产生互动,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
让城市更好地服务于民
如前所述,智慧城管就是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取代过去那些靠人力监管不了、监管不好的地方,让城市更好地服务于民。
一期工程搭建起了江北区智慧城管的框架,并具备了初步智能化的基础,待2018年三期工程全部完成时,该区的每一个市政设施将更加“耳聪目明”。
管线检测车、管道潜望镜、爬行机器人、声纳成像仪、探底雷达等设备,将为该区建好地下管网数据库;桥梁、隧道将实施采集结构设施病害信息,自动传输到道桥管理系统,并提交维修作业计划;园林绿化管理系统能自动获取、分析树木的生长情况,通过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分等环境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喷灌;一个个自动发光,具有文字导识、区域地图、WIFI热点、二维码等多功能的新型指路牌也将直立在江北街头,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行。”可以说,江北区的智慧城管信息平台通过自动派遣、自动预警、多维分析、部件更新、专项上报、质量评查、绩效考核7项特色功能,最大化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打破现有的数据孤岛,实现城市管理相关部门数据共享,让城市的每一个单元、每一个因子都“上线”联网,一目了然,不仅完成了城市管理信息的智能化收集、整理、融合,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石,更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极大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加快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社会治理水平、城市管理能力。
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主任曾卿华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与中科软、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共同研制智慧城管通信协议标准和智慧城管数据格式标准,为全市智慧城管乃至智慧城市探索出一条完全可复制化的建设体系,“我们相信,一个信息共用共享、管理科学合理、服务主动高效的智慧城管平台,不仅是城市管理的全能型‘智慧保姆’,更将深刻影响一个城市的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推动城市管理从被动到主动、从静态到动态、从粗放到精细、从无序到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