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7月27日至8月8日,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院士专家走进五大功能区域”活动先后走进渝北区、沙坪坝区、南川区、黔江区和万州区,94名来自重庆市内外的院士专家围绕各区的功能定位看变化、搞合作、献良策、促发展。8月10日,重庆市科协举办工作座谈会。
在一次次调研、考察和座谈中,院士专家们对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强化了感性认识、深化了理性认识。深入基层了解当地发展需求,让他们中的许多人感慨:“这是一次让科技工作者真正投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生动实践。”
“院士专家走进五大功能区域”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院士专家服务五大功能区域的实践,才刚刚开始。
战略指引方向
引领各区走特色发展、差异发展之路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极具前瞻性、科学性。”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芳在南川工业园区南平组团考察时感慨,一年前她来到这里时,只见到一家企业;而今,南平组团发展欣欣向荣,企业技术需求旺盛。
这与南川区所在的城市发展新区“重庆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定位密不可分。只有找准定位,各区才可能“对症下药”,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拨云见日”。
“在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责任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都市功能拓展区立足于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城市发展新区立足于发展城郊特色效益农业;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立足于发展生态特色效益农业。像万州属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发挥着生态屏障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在农产品选育、种植等方面下大功夫,提高生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西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刘雄在万州调研后建议。
一条条建议贯穿于“院士专家走进五大功能区域”活动的始终。立足于各地在五大功能区域中不同的定位,院士专家们对当下的难题进行解答,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法国国家药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林瑞超表示,产业发展离不开地方特色,要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发展重点,抓好自己的“主业”,避免重复定位,走差异化发展之路,这对产业前景至关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蚕学专家向仲怀曾3次到黔江。“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向仲怀说,黔江区的蚕桑产业在全国名列前茅,一定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发展路子。下一步要提高产品质量,搞多样化发展。“单亩收入上去了,农民的收入也会跟着上去。”
“重庆集大山区、大库区、大城市、大农村于一身,一把尺子量下去肯定不行,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一战略体现的是主体功能区规划思想,承载的是新发展理念,没有重庆一盘棋、没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是搞不好发展的。”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舒沐晖表示。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符合中央精神、符合重庆实际、符合发展规律、符合改革开放的目标指向、符合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院士专家认为,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与新发展理念的内涵要求一脉相承。组织科技工作者为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出谋划策、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是重庆市科协建设“开放型、平台型、枢纽型”科协组织的重要举措和应有之义。
创新引领发展
搭建科技工作者与基层的对接平台
对于各区来说,院士专家的建议无疑是及时而宝贵的。
“我们一直想找院士专家来为本区发展‘支招’,却苦于难以建立联系。”沙坪坝区科协主席徐晓川坦言,这曾是困扰各区科协的普遍难题。通过这次“院士专家走进五大功能区域”活动,院士专家和基层政府、企业终于碰上了面,说上了话,进行了供需的有效对接。
而对参与活动的院士专家来说,他们的许多想法、看法不仅有了“用武之地”,这样的一线调研,或许还将影响他们未来的研究方向。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院长李长明告诉记者,“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埋头于书斋、实验室中,要把科技论文写在广袤大地上,把科研成果留在产业发展中”。通过在南川、黔江等地的调研,他不仅对各区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明确了目前基层的技术需求。在数字化医疗、可穿戴设备等方面,他将带领西南大学的科研队伍进一步钻研,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他表示,“院士专家走进五大功能区域”活动,创造了科技工作者与基层对接的平台。
事实上,这一平台甫一诞生,便成效显著。
活动中,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在渝北区正式揭牌,未来将与中科院重庆分院开展合作;浙江大学与重庆西部物流园达成三项合作意向,将建立咨询研究机制、开展人才培训等;南川区政府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黔江区政府分别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及《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万州区的三峡中心医院与第三军医大学达成合作共识,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与万州同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接下来,重庆市区两级科协还将对合作协议的落实情况作进一步跟踪和关注。
变革激发活力
形成长效、科学的组织革新机制
当前,重庆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工作进入冲刺攻坚阶段。团结联系科技工作者、凝聚科技工作者、更好发挥科技工作者作用永远在路上。只有把科协工作融入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科协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院士专家走进五大功能区域”活动,让科技工作者在基层找到了发挥作用的舞台,让科协组织找到了贡献力量的空间,重庆市、区科协密切了与科技工作者和基层的沟通、协调,科协工作根植于地方发展需要。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活动有实效、出成果,“院士专家走进五大功能区域”活动,自今年4月起就开始策划、推进。虽然工作千头万绪,重庆市科协和区科协的干部职工却感到格外自豪和有成就感。
“我们长期把科普作为工作重点,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发现,在服务创新驱动方面可以大有作为,不待区委、区政府扬鞭,我们自己都可以奋蹄了。”渝北区科协主席李攀富告诉记者,渝北正在大力发展仙桃大数据谷,他们将借助重庆市科协搭建的平台,直通全国学会,引导全国学会的创新资源向渝北集聚。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感到科协工作总算找准了切入点。”南川区科协主席殷明芳说,以往大家都觉得科协就是个搞科技服务工作、“敲边鼓”的组织。通过此次活动,区科协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出了一份力,科协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都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万州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杨春江表示,这次活动有21名院士专家到万州,达成了26项技术合作协议,特别是王正国院士领衔第三军医大学的专家团队对接三峡中心医院,下一步,他们还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形成任务清单,细化工作责任,让合作协议真正落地见效,让万州甚至“万开云”板块的群众享受到更多优质的医疗服务。
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合清表示,这次活动成绩可喜、作用可观、精神可嘉、经验可鉴。重庆市科协将认真总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服务”职责定位,始终坚持围绕大局贴近中心工作、面向基层贴近实际需求、聚合人才贴近科技创新,努力发挥好科协在推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今后,重庆市科协将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形成长效、科学的组织革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