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平向记者介绍自己的长征历程。
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于南京,1965年随父母亲来到重庆。曾在重庆就读小学、中学和大学,现居上海。从2004年起,她和队友先后11次重走长征路。在参观和祭扫沿途的红军遗迹和红军墓时,她们拜访了240多名老红军,并留下他们的墨宝。她为社会各界做了100余场关于长征主题的讲座,被称为“新长征精神代言人”。
■ 感言:哪怕拄杖而行,我也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征精神。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却道出了长征的艰辛和不易。
但是,有这么一位重庆人,从2004年至今,已重走了11次长征路,一面红色的旗帜上留下了240多名红军老战士的墨宝;30多个日记本上,记录下了她这10余年的心路历程……
她就是邓玉平,一个生于南京、长于重庆、工作在上海的红军后人。4月18日,在上海浦东新区某文化中心里,记者见到了这名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老师,就着一杯清茶,听她说起了她与长征的故事。
学历史,教历史,更应该去感受历史
“来了呀,等你们好久了。”4月18日下午,当记者刚走到文化中心楼下,邓玉平就操着一口流利的重庆话迎了上来。
邓玉平出生在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9岁时由于父母工作调动,她跟随父母来到重庆,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
“刚到重庆,我们一家住在沙坪坝,后来搬到渝中区。在这段时间里我先后在四十二中等学校就读。”邓玉平回忆。
就在那时,邓玉平开始对红军长征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的父亲是一名老红军,他总喜欢把我们叫到身边,给我们讲红军的故事。”邓玉平回忆。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她逐渐对历史,对红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邓玉平考大学时选择了历史系。毕业后,她成为一名历史教师。
“在我当历史教师的那些年,我更关注中国近现代史,最喜欢给学生讲的便是红军长征的故事。”邓玉平说。
“说得多了,想亲自走一遍长征路的想法便愈发迫切。”邓玉平说,“我学历史,教历史,更应该去感受历史,身体力行地告诉学生历史到底是什么?长征到底是什么?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2004年7月10日早上8点,邓玉平背上行囊,从上海出发,沿着红四方面军的路线,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路程。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一走就是12年。
如今,邓玉平已先后11次重走长征路,足迹遍及红一、二、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等红军军团走过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一面留有240多位老红军签名的红旗、几大箱记录老红军影像的录像带、30余本日记、堆满书房的长征资料和书籍……成为了她12年长征历程累积下来的巨大财富。
246个名字背后有246个故事
“11次重走长征路,给我带来的最大财富就是这面红旗了。”邓玉平说,“这246个名字背后有246个故事。”
“例如这个杨永财,他原本是红四方面军12师的老战士,我在拜会他的时候,他虽然戴着呼吸机躺在病床上,但在得知我的来意之后,依然让人把他搀扶起来,用颤颤巍巍的双手在这面红旗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邓玉平指着红旗上的一个签名说。
“另一位90岁高龄的女红军杜文凯则让我想到了去世多年的父亲。”邓玉平说。“当时,我在和她交谈地过程中,她突然对我说‘小三子,我好喜欢你’,听到这话我不禁热泪盈眶。”
“小时候,父亲总喜欢叫我‘小三子’,她的这声‘小三子’仿佛让我找回了童年的记忆。”邓玉平说。除此之外,杜文凯老人还动情地为“小三子”唱了十几首红军老歌。“我把这些歌曲都录了下来,当我回到上海的学校后,一边教学生们唱歌,一边给他们说这个老红军的故事。”
除此之外,这面红军旗上还有12名重庆老红军的签名。“这是冯学友,这是田震、匡根山、何纯尧、郭长波、苟秀英、袁崑、贺于澄、戴成富、梁文奎、赵建贤、何朝安。”她指着红旗上的名字说。
值得一提的是,邓玉平在学校开设了“走进长征”历史选修课,逢年过节,学生都给老红军写信、寄贺卡。“老红军们也时常给同学们回信。重庆老红军田震给学生的回信,长达12页,他在信中回忆长征历程,勉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老红军何纯尧也写来回信,并把签名照片送给学生。”邓玉平说。
“老一辈走了,小一辈还太小,我希望成为一根纽带,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邓玉平感慨地说。为实现这一目标,她于2012年5月,在上海举办了“追寻红军足迹,传承长征精神——邓玉平重走长征路纪实图片展”。与此同时,她还举办了“追忆红军足迹,传承长征精神”主题征文比赛,共收到来自小学至高中各年龄段学生的文章72篇。在2013年,她的长征讲座被纳入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当年11月,她所撰写的《长征路上血脉情》入选高教版大学语文课本……
“如果不能百米、十米地前进,就一米、一厘米地向前,哪怕拄杖而行,我也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征精神。”谈到自己重走长征路十余年的感悟,邓玉平这样表示。
忘不了的重庆情节
“虽然我出生在南京,但在骨子里我早就把自己当重庆人了。”离开重庆多年,说到重庆,邓玉平依然十分激动。
“喜欢重庆,并不仅仅是喜欢那里的山山水水,更是因为喜欢重庆人那种真诚、善良、肯吃苦的品质。这样的品质对我有很深的影响。”邓玉平说。
让邓玉平感激的是重庆人对她重走长征路的支持。“我听说重庆巫溪保留了当年的红军标语,便前去寻找,该县党史研究室邵主任不仅热情地陪我寻找红军的重要遗址遗迹,还教我唱当地百姓怀念红军创作的《红军十字歌》。”
正是出于对重庆的眷念,邓玉平在重走长征路途中,总要绕道回趟重庆,参观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等红色旅游景点,也顺便与老同学相聚,纪念自己的青葱岁月。
在采访的最后,邓玉平还向记者透露,已经有重庆的学校邀请她为学生开展与长征有关的讲座。“我会回到重庆,向学生讲述真正的长征精神,让他们明白今天的一切,来自于哪里,让他们了解长征从未结束。”邓玉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