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6月7日,两江新区美联广场“洋展购”,这里琳琅满目的海外商品,让“调结构、转方式中央主要媒体调研行”的记者、编辑们赞口不绝。
“这款德国进口的压力锅我才从网上订购了,没想到这里的价格,比我订的还便宜。”央广网编辑石玲雯表示,“洋展购”海外商品的种类很丰富,价格也和网上的差不多。
通过采访,石玲雯了解到,这款压力锅之所以便宜,是因为“洋展购”直接从德国厂方订货,货物经由“渝新欧”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运输,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作为跨境电商,“洋展购”不仅通过“渝新欧”把国外商品运进来,还计划用这条铁路,把“重庆造”产品,卖到“一带一路”国家去。
让消费者在家门口买到更便宜的海外商品,不过是两江新区大力推动内陆开放,促进“调结构、转方式”的众多红利中的一种。近年来,两江新区作为重庆内陆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对接国家战略,推动重大项目中,抓发展机遇,为内陆开放种出一片令人欣喜的“试验田”。
打通国际物流通道“最后一公里”
6月7日,果园港。“调结构、转方式中央主要媒体调研行”的记者、编辑纷纷在集装箱作业区的护栏边留影。5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曾说:“这里大有希望。”
之前,央媒记者、编辑们也听说“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在果园港实现了交汇,这次采访正好前来一探究竟。
在果园港码头集装箱作业区一旁,央媒记者、编辑们看到了近10条平行排列的进港铁路。
“果园港铁路专用线是在2014年年底投入运行的。”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条铁路专用线的启用,意味着“渝新欧”和长江黄金水道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将不复存在。今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商品经果园港走铁路,只需21天便可直达欧洲,无需再像过去那样向东由江而海,再经海路由东绕到西。同时,西部地区往中东部地区、中东部地区往西部地区的货物,也可以果园港为基点,经由重庆境内密集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以更丰富且经济的物流方式,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因此,果园港铁路专线的开通,才会被人们视为重庆实施东西双向开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东接太平洋、依托‘渝新欧’西进大西洋的一个大事件。对两江新区来说,则是围绕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一次颇具创意的探索。”该负责人表示。
重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接点上。以国际视野、全新创意去建设通道,突破“西部腹地”这一旧标签对进一步开放的束缚,正是两江新区作为重庆开放“桥头堡”所必须做好的功课。
紧扣国家对外开放、区域发展战略和中央对重庆一系列战略定位,近年来,两江新区立足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打出一系列开放通道建设“组合拳”:
果园港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16个码头泊位,形成每年200万标箱、100万辆商品车滚装、600万吨件杂散货的吞吐集散能力。果园港进港铁路专用线开通,除实现了“渝新欧”国际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连接,推动重庆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外,还将港区与国家铁路主干线渝怀铁路相连,实现“铁水联运”。另外通过果园立交、疏港东立交等公路通道,港区与周边高速公路网相连,实现“公水联运”,可对云、贵、川等周边省市货物实现集聚和辐射。
江北国际机场也已成为重庆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头堡。截至今年5月底,作为空港重要载体的江北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232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达到了58条,逐步构建起覆盖欧、美、澳、亚的客、货运航线网络格局。国际客运航线已开通36条,航点覆盖罗马、赫尔辛基等城市;国际货运航线已开通22条,航点覆盖了阿姆斯特丹、列日、首尔、曼谷、法兰克福、阿拉木图等城市。今年东航站区建成投用后,重庆机场将拥有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实现3条跑道运行,年旅客吞吐能力4500万人次、年货物吞吐能力55万吨,中转率达20%,可起降全球最大客机A380。
建设服务全球市场的口岸体系
“如果说国际物流通道的打通,为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汇聚两江新区创造了条件,那么逐步趋于完善的立体口岸体系,则改变了两江新区对外开放的格局。”
重庆社科院研究员田丰伦全程跟随央媒调研两江新区,他认为,国家“一带一路”和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推进,强化了两江新区向东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通过大通关、大通道、大平台的开放探索,两江新区形成了寸滩港、空港“港口、口岸、保税”三合一的一类口岸高地功能,与团结村的铁路口岸一起,共同组成重庆服务全球市场的核心口岸体系。
央媒记者、编辑们通过调研、采访,掌握到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两江新区拥有江北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寸滩港水运口岸两个“三合一”(枢纽、口岸、保税)的一类口岸,同时,果园港与沙坪坝区团结村铁路口岸相连。此外,还设立了进口肉类、水果等指定口岸。
2015年初,西部唯一进境水果和肉类指定口岸在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正式开通,并吸引物流企业开展冷链物流。一大批进口水果和肉类从海外直接运至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进口水果和肉类进入重庆及周边市场的时间周期和成本大为降低。
2014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开展贸易多元化试点,两江新区成为除苏州工业园区外,西部地区唯一试点区域。目前,重庆海关已经在保税港区现有范围内规划出了2.45平方公里“贸易功能区”,其中“水港”贸易功能区面积0.59平方公里,“空港”贸易功能区面积1.86平方公里。
另外,保税港区的监管模式为“卡口 围网”,而贸易功能区更注重过程管理,即通过电子账册管理,明确了货物状态,弱化了“卡口围网”的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货物的周转和通关效率。结合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特点,重庆海关采用GPS定位系统和“预结关转关”的通关监管模式,在对保税港区出口货物进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实现了“入区即退税”,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内陆地区企业出口退税滞后的问题,使出口货物转关核销率达到100%。
在通关一体化建设方面,两江新区加强与沿江口岸、“渝新欧”沿线国家合作,积极参与长江沿线口岸、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关一体化建设。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两江新区管委会联合推出43项举措,推动内陆检验检疫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其中重点举措包括:建设长江经济带检验检疫一体化通关数据交换平台项目,推进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最大限度节约企业通关成本。
“有形 无形”推动中新示范项目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也是此次媒体调研行关注的重点之一。在记者、编辑们的一再“苦苦追问”下,两江新区规划打造中新示范项目核心区域的定位和做法,也初次浮出水面。
据两江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前期,两江新区参与了项目总体方案编制、政策策划、考察对接、平台搭建、项目推进等相关工作。目前,按照“有形无形,增量 存量,集中分散”的总体原则,两江新区编制了互融互生、协同发展、集聚辐射的“一网多点”项目方案,如中新龙盛新城示范点、江北嘴国际金融核心点、果园港多式联运物流枢纽点、两路寸滩国际贸易示范点、江北国际航空枢纽点、水土国际云计算联通示范点、悦来智慧城市示范点等。
该负责人称,依托金融、保税港区、港口、航空、云计算、会展等功能平台,两江新区计划引进100个合作项目,其中30个是金融性项目,20个物流性项目,有10个是航空项目,有10个电子信息项目,还有30个医疗、教育等生产性服务类项目。
今年初,两江新区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与新加坡劲升逻辑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备忘录内容,双方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信息交换、贸易通关信息化应用、口岸信息化建设、口岸及物流整合方案等广泛领域进行合作,以更好地服务两地进出口企业,帮助两地贸易企业相互了解贸易信息,并促进双方的口岸贸易便利化。此外,两江新区与机场集团正式签订了中新航空物流配套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书,将围绕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开展深入合作,包括共同打造国际航空保税物流经转口岸、空港保税冷链产业基地、拓展保税机务维修相关业务、生物医药基地、高端饰品产业基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总投资3亿元的新加坡丰树(重庆)保税港物流平台项目也已入驻保税港区空港国际商贸物流园。
金融领域方面,两江新区直属企业重庆两江金融发展有限公司以下属控股子公司重庆两江节能服务有限公司为借款主体,向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申请跨境贷款3000万美元。该笔贷款是两江金融公司在中新合作框架下对跨境融资路径的积极探索,也是重庆市在中新合作框架下首批获准的境外融资项目之一。
智力合作方面,重庆两江新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三方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中新重庆国际联合研究院,将围绕“4 N”的方向合作。4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合作的金融、航空、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四个方向,N为南洋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的优势学科和重庆及西部良好产业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采取“政产学研用资”的闭环式、开放型、可持续的合作模式,以政府搭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用户为中心,以科研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杠杆,实现“平台应用 人才 技术 市场 资本”有机整合后科技、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为深度对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今年渝洽会期间,两江新区直属企业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欧美科技产业联盟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正式成立中新互联互通(重庆)创新合作促进中心,将搭建科创、创业、商贸、教育、招商五个平台。其中,科创平台将由新加坡著名大学参与,主打创新高端合作项目;创业平台则致力于打造新加坡高层次人才及其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重点引进、孵化培养源自新加坡的创业团队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