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昌熙在校园里。
重庆频道消息 郑昌熙,重庆巫溪人,毕业于上海交大计算机专业。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全美国30位30岁以下科学和医疗领域的科技青年才俊。
■ 感言:从事科研最重要的是不能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坚守,有时还要守得住寂寞。
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最著名的学府之一,这里培养出了10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这所学府里,有一位教授是重庆崽儿。29岁时,郑昌熙成为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的助理教授;30岁,他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全美国30位30岁以下科学和医疗领域的科技青年才俊;今年33岁的他及其团队,已有多项科研成果。
哥大最年轻的计算机助理教授
80后的郑昌熙,从小学到中学虽然成绩不错,但绝非书呆子,反而是个贪玩的孩子。在读南开中学期间,他曾着迷于电脑游戏,但这也激发了他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高中三年,他是同学中拿计算机、数学、物理等全国大赛一等奖最多的。高中毕业,他被保送上海交大。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是为数不多的本科生之一。同事们要么是硕士、博士,要么是博士后,这让他感到“压力山大”,下决心要到国外著名大学去继续深造。
一年后,郑昌熙申请了美国四所大学,最终美国常青藤盟校之一的康奈尔大学提供全额奖学金,录取他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顺利取得博士学位后,经过申请和面试,他被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录用。说起这段经历,郑昌熙直言自己运气不错:“他们可能觉得在专业上,我比其他竞争者更符合要求。”
哥伦比亚大学是全球排名前十的著名大学,培养出了无数著名人士,奥巴马、安南等都毕业于该校。其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能在这里执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2012年,当郑昌熙申请进入该校时,有好几百位来自全球名校的精英也提交了申请。经过层层筛选,学校挑选出了10人进行面试,面试的内容除了专业,还有性格等各方面问题。最终,郑昌熙收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录用通知,成为计算机系助理教授。这一年,他29岁,是这所名校计算机系最年轻的助理教授。
在哥伦比亚大学,只要你有能力,就有展现的机会和空间。郑昌熙的专业才能赢得了校方和同行的认可,他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带领了3位博士生,1位博士后和几位本科生从事科研。另外,还有两个国内高校过来交流的老师和学生在他的团队里。他说,感觉自己是在开小作坊,领着一伙人在干。
最近,郑昌熙带领他的团队与国内浙江大学团队合作,开展了一项名为“计算水转印”(简称“水转印”)的科研项目。
这是一种新型印刷术——点对点“瞄准”三维物体精确上色。据郑昌熙介绍,目前3D打印机能够支持彩色打印,但打印成本高、速度慢,而且只限于用有颜色的打印原材料,能打出来的色彩和材料都非常有限。而通过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水转印”技术能为三维物体穿上任意设计的彩色“外衣”。比如,兔子的眼睛色彩、脚趾颜色等,着色瞄准的位置偏差不到0.5毫米。
关于这一成果的酷炫视频,去年在美国著名视频网站上很火,点击量已超过50万:一个刚刚三维打印成型的白色猎豹模型,被缓缓浸入漂着彩色薄膜的水池,当它再次浮出水面,身上便“长”出色彩逼真的皮毛,眼睛、耳朵、尾巴也都栩栩如生。
不少美国科技媒体称赞:这是一项“不可思议”、“了不起”的成就。
30岁成为福布斯青年才俊
去年底,当记者在哥大校园里见到这位重庆老乡时,郑昌熙穿了一件略显肥大的便装,看上去十分平凡。
来到郑昌熙的实验室,他耐心地给我们这群“门外汉”播放了这样的模拟画面:当一个类似于小钢球的物体在一个不规则的轨道上滚动,碰到物体时,发出清脆的声音。
这项用计算机合成真实的运动、图片、声音,并使这三者极其精准同步的研究成果,是郑昌熙及其团队的得意之作。他讲解道:这个模拟小钢球碰到物体所发出的清脆声音,并不是它碰到实物时录下来的实际声音,而是通过计算机与数学的精确计算,而得出在碰撞点位应该发出的声音,非常真实。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计算机方法,精确同步的计算合成物像与声音。运用领域非常广泛,比如好莱坞电影的特技画面和声音处理等。
这些创新,被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福布斯杂志、流行科学杂志、英国BBC等媒体争相报道。
因为这项成果,2013年,30岁的他,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全美国30位30岁以下科学和医疗领域的科技青年才俊。福布斯给予他上榜的理由是:“他致力于用电脑打造逼真的声音,以便开发出栩栩如生的虚拟现实,逼真再现我们所看到和听到的真实世界。”
其实,类似这样的发明,郑昌熙还有不少。他告诉记者:他要继续在创新的路子上走下去,但不能急躁,要走得扎实。
未来希望能与家乡合作
在外人看来,郑昌熙从事着非常深奥的数学与计算机运用专业,但他却认为这并不复杂,也不高深。他说,当今,计算机正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所以这个领域有很多机会值得去探索发现。
目前,郑昌熙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家庭智能机器人。他希望在这一领域有新的突破。他告诉记者,机器人把家里的东西放到该放置的地方,这不难。需要创新的是,机器人要知道,什么东西应该怎么放最妥当。比如,一个杯子要放进冰箱,机器人要能够倒着放杯口;放鸡蛋,不仅要放进鸡蛋孔里,还不会忘了关冰箱门。
他说,要实现这些,就要把真实世界在虚拟世界中再现出来,然后通过计算模拟的方式,使机器人可以推测学习东西该如何摆放。
他很自信:我们很多研究,都是着眼于未来20年的应用,我主张把科研与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这样,经过若干年,你的工作就有可能对这个领域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我们与清华和浙大有长期合作。当然我最希望的是能够与重庆的高校、机构或企业合作。
郑昌熙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着家乡的发展。他说,重庆的工业基础很好,现在正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在两江新区、永川等地,机器人产业正在兴起,希望通过合作,把他们的最新科研成果与家乡人分享,推动重庆的工业智能化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