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发展。”在石柱县下路镇、洗新乡等地,这句话得到了充分体现。近年来,石柱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特色模式,种植金荞麦、茯苓等10种中药材,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此外,借助这些中药材的东风,当地还顺势发展鸽子产业,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
每户增收4000多元
洗新乡保合村海拔在1200米以上,距离石柱县城近50公里,全部都是山路,车程近2小时。当地村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人均收入低,是重点贫困村,脱贫任务艰巨。
制约经济发展的,除了地理位置偏僻,还因村民思想保守。除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留下的老人和儿童也只能种种菜、养点鸡鸭。不过,从今年开始,当地村委开始着力改变,当地大力发展“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成立了“红色保和养鸽合作社”。
“合作社就是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当地村委工作人员介绍,合作社由精准脱贫户为主,占股80%。每户贫困户免费送5对种鸽和饲料,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喂养,让种鸽孵蛋,产出更多乳鸽。最后,合作社再统一进行回购。
“红色保和养鸽合作社”是在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的。负责人袁仁贵介绍说,目前,保和村发展的肉种鸽达到了1400对,集中养殖1170对,带动46个精准扶贫户养殖肉种鸽。据不完全统计,肉鸽产业年均增收50万元,使得每年户均增收4370元以上。
“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延伸产业链,努力打造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脱贫不返贫。”当地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比种土豆玉米赚得多”
其实,鸽子产业只是“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一部分,金荞麦等中药材才是重点发展产业。袁仁贵说,喂养鸽子的饲料,其中一部分就是来自金荞麦的秆。
下路镇天泉村是种植中药材的示范基地,这里共有金荞麦1000亩、金银花1000亩,带动了周边近5000户社员种植、加工和销售。近日,记者来到天泉村,这里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正在干活的村民说,等到每年的12月份就可以收割了。
今年64岁的马兹祥把8亩土地全部种上了金荞麦。去年,他和老伴劳作的成果颇丰,整整收入了2万多元。“这比种土豆玉米等植物赚得多得多。”
“为了激发农户的积极性,合作社对优秀种植户给予奖励,还给入社农户分红。”袁仁贵说。
袁仁贵告诉记者,金荞麦种植简单,存活率高,且全身都是宝,叶和秆可以用来加工成饲料,供给鸡、鸭、鸽、兔等动物食用。而果实可以用来入药,制作急支糖浆。
金荞麦循环产业链
袁仁贵说,以金荞麦主秆为主要原材料,合作社依托西南大学等科研机构研发出的猪饲料产品畅销全国。另外,还正在研发以金银花为原料的金银花茶等深加工产品。
石柱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目前,通过建立金荞麦种植基地、建立中药材粗加工厂、建立金荞麦饲料厂、金荞麦生猪养殖场,形成了金荞麦循环产业链。农民种植的金荞麦都卖给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金荞麦饲料卖给农民养猪、养鸽等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