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周春生,作家,笔名蜀虎,重庆市秀山县人,1992年调到大连市公安局工作,现为大连市公安局机场分局政委。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对文学痴心不改,将家乡的风土人情、乡情乡愁写进小说里。
■ 感言:一个人不管走多远,总有一根扯不断的情愫在牵动心灵,这就是乡情。
今年53岁的周春生被朋友们戏称为“书痴”,前不久,记者在他大连的家里采访时,发现他有好几壁的珍藏书籍。爱好读书也爱写书的他,身为公安,所写的却不是警队精英出生入死的历险故事,而是他的故乡重庆秀山周边——黔湘鄂等边城的风土人情。离渝23年,置身东北沿海大都市的周春生,仍然有一份对西南边城人文的眷恋,存有一份对故乡山水的钟情。
受奶奶故事启蒙,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兴趣
“我的童年属于大山,属于那些性格鲜明的山民。”周春生这句开场白,将记忆拉回到几十年前的重庆市秀山县石耶小镇。因父母工作繁忙在外,小春生和弟弟们从小就在此跟着奶奶住。
一字不识的奶奶不仅能帮小孙儿们赶跑欺负他们的人,还能讲各种故事。每天晚上,和奶奶睡在一张床上,听神秘古老的山里故事,是周春生最甜蜜的回忆。
识字后,周春生不满足于听奶奶的故事了,他开始四处搜寻各种书籍来阅读。一次,他无意中攀上镇里一所阁楼,发现里面摆放着《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七侠五义》等书籍。书籍里的故事让周春生喜不自胜,一时间,沉浸在书中故事情节中的他,宛若驾着天马驰骋在无垠的天空。
故事看多了,周春生渐渐成了居住的乡镇和学校里闻名遐迩的“故事大王”。如今,30多年过去了,从小一起长大、亲如兄弟的汪智敏仍对周春生在黄桷树下讲故事的场景历历在目:“他很会‘摆龙门阵’”。
萌发“写作”的念头,是在初中毕业时,每晚天黑后的教室外、石梯上、操场中、河滩旁、学校对面的油茶树丛,周春生的身边总是围着十几二十个同学听他“摆龙门阵”,有时讲到困倦处,他便把几部小说“串连”起来讲。
于是,便有听他讲过的同学提出抗议:“这段‘龙门阵’不对头哟,是你现编的吧?”而第一次听同学则生气地指责:“莫打岔!正讲到精彩处呢!”
这样的争吵多了,周春生也“开窍”了:既然“现编”的有人喜欢听,我何不照自己喜好任意发挥?于是,他开始对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增加若干“现编”的情节和人物。
1980年,周春生认识了那时已小有名气的作家郭定远(笔名孙因)。在郭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周春生向《秀山文艺》投稿。就这样,笔名“蜀虎”的周春生的第一首诗、第一篇散文、第一篇短篇小说陆续变成了铅字。
迁居大连,将思乡之情写进小说里
1992年,由于妻子的老家在大连,为照顾年迈的岳母,周春生从南方调到北方。他把家乡所有物品都放弃了,唯独搬运了14箱书来到大连。
周春生从秀山边镇调到了沿海城市大连后,依然对家乡难以忘怀。他写的第一本小说《红枫林》就是将脑海中的回忆写成故事。
他的笔触,就像热情的“导游”一般,带读者走进大山深处,走进古风残存的老村寨,走进土家族的吊脚楼里。
翻开《红枫林》,处处可以感受到西南边城的湿润气息——“这里不光巉岩林立,流水逶迤,且民风淳朴而怪诞,四周飘溢着一缕缕神秘的气氛。”“河风抚掠过裸露的刺丛,缕缕白雾被搅得四处弥漫,夜鸟展翅擦过水面,隐进连着沙滩的一片竹林里。水面波光粼粼,星星闪烁着,偶尔蹦出一条小鱼,溅起圈圈涟漪。”“篾篓里采撷的那束野菊花,不时拂摸着他的后颈,香味弥漫在他走过的蜿蜒山路上。”
许多人说,读《红枫林》会感觉这好像不是小说,倒像是一幅西南地区的风土民俗画。有文学评论家评价,周春生写出了西南地区特有的人文景观和精神气质。
长篇小说《武陵的红》则是周春生积淀了20年写成的另类红色传奇。这部长篇小说也是周春生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和重庆直辖市10周年而作的。
多年前,周春生曾和同事们来到贵州,重走当年红军走过的路线,沿途积累了大量的历史素材。《武陵的红》填补了1933年10月到次年的11月,这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里,贺龙、任弼时、关向应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发展史和红军长征初期在当时的川黔鄂边区创业史上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空白。
获得这些资料也非易事,几次回渝采风、实地调查,央求当事人“摆龙门阵”,翻阅尘封的资料,搜集民间故事……2008年,《武陵的红》手稿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这是中国每一位作家梦寐以求的荣誉。
翻看周春生的创作目录,《武陵絮语》、《童年》、《边镇逸事》、《山民康巴》,无不打上了巴渝的“烙印”。周春生告诉记者,他的精神家园依然在遥远的石耶小镇,那里有黛色的树林,有缭绕的雾霭,有长满青苔的古渡口,有钟声悠扬的回龙寺。
从“南蛮子”到“南客”,庆幸没给家乡丢脸
“黄杨扁担呀么软溜溜呀那么,姐哥呀哈里耶……”采访时,周春生的手机不时响起,秀山名歌《黄杨扁担》悠扬的音乐勾起在场老乡们的浓浓乡情。他说:“一个人不管走多远,总有一根扯不断的情愫在牵动心灵,这就是乡情。”
刚到东北那阵,周春生每年都有数十封信寄往重庆,大多都是写给在家乡的亲友们。写信、盼信、寄信……都是一个急迫而温馨的过程。
“那时,我被周围的人称为‘南蛮子’,多少有些看不起的意味”。倔强刚硬的周春生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知道,唯有作出了成绩,才能扭转别人的偏见。工作期间,他曾获得大连市法制考核工作第一名,并连续两年荣立三等功。
2010年7月,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港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火灾,周春生在火场13小时,负责后勤保障和组织群众疏散、民警食物供给工作。险情排除后,他负责开发区公安局的立功评奖工作,其中75人荣立一二三等功,几百人受到嘉奖,而他本人却主动放弃了任何荣誉。2011年,台风“梅花”袭卷大连,周春生仍负责抢险救灾的后勤保障工作。
如今,北方人口中的“南蛮子”变成了“南客”。忆及往事,周春生一声感叹:“总算没给家乡人丢脸!”
现在,周春生也年过半百。在大连,他时常关注家乡发展变化。采访中,周春生半开玩笑半是承诺地指着妻子杨晓军说:“我俩商量好了,退休后,大连住半年,重庆住半年。”
今晚,重庆卫视同步播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