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昨日,西南大学110周年校庆迎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该校老校友袁隆平。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西南大学前身)农学系。
昨日15时15分左右,袁隆平出现在西南大学光大礼堂门前,西大学子们瞬间沸腾,拍照、鼓掌、挥手致意,夹道欢迎86岁高龄的老校友。
15时30分,袁隆平专场报告会开启,礼堂内近千名农学专业学生、返校校友认真聆听。
这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拿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农业科学家,身穿简朴灰色西装和白衬衫,被人搀扶着坐到讲台中央,他从衣兜里掏出眼镜端正戴上,向台下学生挥手敬礼。
“谢谢校友和母校,我回来了,我很激动。”袁隆平黝黑的皮肤和皱纹引人联想他在田间奋斗的身影。他风趣地介绍自己,“我毕业于1953年,是一名奔90岁的老青年,还有一颗不服老的心。”
报告会起初,袁隆平首先为母校送上20万元个人支票,一方面庆祝母校生日,一方面在这里启动袁隆平基金。“这些钱,用来捐给品学兼优的学生,希望他们扎根田间和基层,为国家农业发展献出青春。”袁隆平微笑着说。
在39分钟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学术报告会里,袁隆平分享的水稻技术,没有丝毫枯燥感,全场掌声达30余次。
“水稻的形态,好比一个运动员,只是体形高大而不强壮,容易一推就倒。所以如何强身健体,就是水稻运动员需要努力的事,我们技术员就是他们的健身教练。”袁隆平说。
“这么大年纪,仍旧坚持扎根在稻田里,他是我们眼里的科技巨星,也是我们学习的标杆。”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级一班班长李俊毅说,对袁隆平的敬爱和崇拜,是许多同学选择农业专业的原因。
嘉陵江水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袁隆平传》昨日首发,该书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郭久麟,向记者透露了袁隆平与重庆结缘的故事。袁隆平曾告诉他,在重庆生活学习的日子,影响他的一生。
在南岸防空洞做作业
袁隆平祖籍江西省德安县,1930年出生在北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兄弟5人中排行第二。抗日战争爆发后,袁隆平的家被日军炸毁。
1938年初,8岁的袁隆平跟随父母逃难来到重庆。重庆是当时国民政府的陪都,父亲希望几兄弟受到良好教育。
1939年,一家在南山下龙门浩街27号住下。他父亲因为积极抗战,获得国民党将领孙仲连赏识,被委任为国民党第二集团军驻渝办事处上校秘书。同年,袁隆平进入南岸龙门浩小学读书。
为了应对日军轰炸,老师在学校后边挖了防空洞。袁隆平在2012年龙门浩小学百年校庆时,曾写过一封贺信,信里提到:“回想当年在龙门浩小学就学的情景,那时日本侵略者在中国肆虐,远在后方的重庆也未能幸免。中国人民在灾难中痛苦挣扎,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在警报声中上课,我们甚至躲在南岸防空洞完成作业。”
袁隆平说,这段经历激起他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以及对国家强盛的强烈愿望。童年时期在重庆的所见所得,影响了他的一生。
喜欢在嘉陵江里游泳
袁隆平常溜到江中游泳。有一次,天气热,袁隆平带着弟弟逃学去游泳,恰好父亲下午回家早,在阳台拿着望远镜看风景,突然看到江里有两个小孩,仔细一看,又气又急,提起拐杖就到江边把袁隆平和弟弟带回家一顿打。
袁隆平热爱运动,游泳水平更是首屈一指,读高中时就拿过武汉第一名、湖北省第二名,大学参加川东区游泳选拔赛,轻松获得第一名。
在北碚读大学时,宿舍前面是嘉陵江,袁隆平和同学经常下到江里游泳。有时到江对岸城区办事或看电影,别人都花3分钱买票坐木船过河,袁隆平和几位游泳高手把上衣和外裤脱了顶在头上,游过嘉陵江。袁隆平认为,这样不仅节省了钱,更重要是锻炼了身体,愉悦了身心。
在袁隆平记忆里,嘉陵江水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爱拉小提琴唱苏联歌
1946年,父亲调到武汉工作,全家人迁到武汉。1948年,袁隆平跟随父亲回到熟悉的重庆。
到重庆后,袁隆平积极准备报考大学,父母希望他学工科或经济,有个体面的工作。袁隆平却一直想着小时候母亲带自己到农场的情景,美丽的园林、遍地的绿草。1949年,袁隆平报考北碚相辉学院,选择农业作为第一志愿。1950年,院系调整,相辉学院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袁隆平续读3年至毕业。
大学时,袁隆平偶然听到同学拉小提琴,被优美旋律深深打动,于是请同学教他,不久便会拉《小夜曲》、《思乡曲》。袁隆平对小提琴的爱好持续至今。
袁隆平还加入学院合唱团,唱低声部,袁隆平很喜欢唱苏联歌曲。此外,袁隆平还喜欢跳踢踏舞。
他骨子里就像重庆人
大学求学期间,也是袁隆平情窦初开的时候。
一次在校园里,袁隆平看到一位端庄漂亮的女同学,对她一见钟情。
袁隆平悄悄打听得知,她是园艺系的康杏媛同学。那以后,袁隆平见她参加合唱团,也参加合唱团;见她选修果品加工课程,也去选修。在持续3年多暗恋中,袁隆平却没有向她表白过,甚至没有和她说过多少话。
袁隆平喜欢说重庆方言,在重庆生活后,性格变得更加率真,他的朋友时常评价他:“一位科学家,竟然随意坐在街边梯坎打电话,硬是没有一点架子啊,骨子里就像重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