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i-Ming Ching博士
奥克兰癌症学会研究中心的部分华裔科学家(前排左三为Lai-Ming Ching博士)
“新西兰科学家研制抗癌新药,有望成为多种癌症剋星”,上周的一则新闻披露后,新西兰华裔女科学家Lai-Ming Ching博士与一款新药的研究引起社会关注,本报2016年4月7日A02版亦有报道。上周六和本周二本报记者又两次走访奥克兰大学医学院癌症学会研究中心,一探究竟。人类治疗肿瘤的传统方法,主要是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而近年来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治疗肿瘤的新方法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之中。
在许多癌症患者的身体里,癌细胞以相同方式隐藏在人体免疫系统之下。它们产生一种物质(胺2,3-双氧)IDO1,最终削弱人体中能够抵制杀死癌细胞的免疫细胞,使得癌症肿瘤可以不加抑制地生长。IDO1越多,病人的生存几率越低,并且多种主要癌症都存在著IDO1,它也是科学家主要的研究方向。
这次新西兰科学家所发明的抗癌新药旨在激发人体自身免疫力,通过阻止IDO1,释放人体免疫细胞,将多种癌细胞识别为异质,从而有效地破坏和摧毁癌细胞。新药目前暂名“SN38437”,预计将对多种难以治癒的肿瘤和血癌发挥巨大作用。负责该项目的Lai-Ming Ching副教授表示这种新药将会引起轰动。
现在该项目正在寻求生物医药公司的合作,从而将这一研究成果最终转化为真正的药品。
这一过程可能还需要5年时间。因为一种抗癌新药走出研究阶段之后,还需要通过总共三期的临床人体实验,内容包括评估毒性和安全性与安全剂量、药物有效性、以及扩大临床实验。例如第三期就需要经过1000个病人的扩大临床实验。一般来说,整个三期的实验将耗资10亿美元。而在全部通过之后,药品才有可能真正面市。
在此之前,这款药物的实验室阶段已经耗费10年时间。Lai-Ming博士带领科研团队评估了4万多种抑制IDO1的化合物,将其中最有潜力的化合物改进为药物,然后再进一步展开试验。据悉,海外也有研究人员在试验另外两种IDO1抑制剂,Lai-Ming博士表示新西兰的这款新药具备另外那两种试验药物的功效,而且进入癌细胞的能力更强。Lai-Ming博士希望新药SN38437的临床试验可以在新西兰展开。
丽明的故事
Lai-Ming Ching,和善、从容、宁静,令人望而生起亲近之意。而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她在科学上一丝不苟、严谨之极。
这位每天在实验室忙碌穿梭的白衣天使,目前带领一支10人左右的团队,包括2名技术员、2名博士后,以及约6名学生。
当问到过去10年来的科研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Lai-Ming博士直率地回答说:经费。
她说,不只是过去10年,实际上,在她整个一生的事业生涯当中,经费都是最大的困难。
在申请和再申请的各种表格与报告之外,她先后在各个项目中教授学生博士和硕士40余人,以此来帮助研究工作的继续进行。现在的这个项目,她的思路形成后,过了4年才申请到资金而成立研究小组。接下来的10年期间,研究速度一度又因资金问题而被迫放慢,幸而经过想方设法并最终获得支持而坚持运作下来,于是才有了今天的这个新药。
虽然祖籍中国,但Lai-Ming博士并不会普通话,所以还是以她那极为流利的英文接受采访。但她写出自己的中文名字:丽明。
Lai-Ming博士的中国家乡是在广东的一个小村。她的爷爷来到新西兰时,还是当地政府在向华人征收“人头税”的年代。爷爷以种植蔬菜为生,Lai-Ming的父亲则在八九岁时来到新西兰生活。父亲20多岁时回了一次中国,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在那里已经为他安排好了,婚后他又回到新西兰,妻子则留在遥远的广东。在奥克兰的日子里,他起初是在亲友的水果商店里打工,后来渐渐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开了一间水果店。
五岁时,Lai-Ming和母亲来到新西兰与父亲团聚。从她们那个小小村庄出发,需要步行几个小时,再乘火车半个多小时,而后到达香港。她无法准确说出家乡那个县或地区的名字,我们只好把谜留在了Google地图那路网交错纵横的画面里。
随母亲一起出发,她们在马尼拉停留,再在悉尼住宿一夜,第三站才来到新西兰。终于,一家人可以生活在一起了。
他们定居在那个年代住著许多老华人的奥克兰南区Papatoetoe,父亲在那里经营著两间水果店。
作为家中的老大,Lai-Ming下面是四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而今她注视着自己家族谱系的图片,祖奶奶、爷爷奶奶,还有父亲母亲,在那黑白光影的照片里隔着岁月的河流与她凝眸相望。她指点着,轻声解释著每一张照片。这个家族的男丁从爷爷开始,到她弟弟这儿,已是三代单传。
新西兰政府规定十五岁以下的孩子都必须上学,在这个观念传统的广东家庭里,作为女孩子的Lai-Ming也就依然能够一直唸书直到十五岁。不过每天放学后,她都要到父亲的水果店帮忙,并且最终按照父亲所希望的,年满十五岁时离开了中学,开始全日在水果店里工作。接下来的人生,按照父母的希望,她应该是结婚生子了。
出生、长大、帮家里做事、嫁人、生育、照顾丈夫孩子和婆家,以此来完结自己的一场人生——在那个年月,太多中国女子来到人世之后的命运轨迹就是如此,不是么?
但在这时,她高中的校长找到了她父亲,对他说:让她读完最后的功课吧,那样她可以拿到大学的准入资格,如果现在輟学的话,她永远不可能念大学了。
这时的Lai-Ming已经错过了两期课程。即使这样,重回学校后,聪颖如她也还是顺利地修完学业,完整地取得了大学录取学生时所需要的全部资格。
接下来迎接她的并不是大学,而是回到水果店里继续工作。
新西兰华人第一位女博士
水果店里,三年时光如水一般平静流逝。父亲也来到39岁那一年,身体状况欠佳。为了能够从劳作忙碌中解脱出来,他卖掉了店舖,举家搬迁到奥克兰东区Howick的Cockle Bay。回忆起那个时候,Lai-Ming说当时那里只有农场,也只有她们一家中国人。
没有了水果店,也就不需要她帮忙,于是奥克兰大学化学和物理专业的课堂迎来了一副中国面孔。Lai-Ming是用功的好学生,也顺利地拿到学士学位。她想再读硕士。妈妈听了她的想法后,就哭了起来。妈妈担心她再也嫁不出去了,哭著说:没有男人会娶你了,他们都不想要受过教育的女孩子的。
Lai-Ming顶著压力完成了细胞生物学专业的学习,取得了硕士学位。由于不想让母亲失望,她继续攻读免疫学的博士学位时,没有告诉母亲。
往事悠悠。
无论如何,新西兰当地华人的第一名女博士,就这样诞生了。华裔的荣光,种子已经具足。
Lai-Ming前往加拿大安大略省,在多伦多大学附属医院完成博士后研究。2年后毕业,她获得了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工作的机会,担任解剖系癌症实验室的助教。在美国工作生活5年后,1985年父亲病重,她飞回新西兰。
阔别八年,她欣赏和喜爱著这里的一切,决定从此留在这里。至今,她已经在癌症学会研究中心工作了31年。
妈妈一直担心她能不能“嫁出去”,当年在她前往加拿大时,妈妈还向多伦多唐人街的亲戚托话,要求帮忙给女儿找对象。现在说起这些旧事,我们不禁莞尔,但当年母亲的心该是非常焦急的,毕竟那个年代,那是女人重大而又唯一的“终生事业”。
Lai-Ming最终与她的人生伴侣在新西兰相遇。丈夫和她一样,也是一名开展癌症研究的科学家。他也就在研究中心里工作。他是在英国伦敦完成博士后研究之后,回到家乡新西兰的。
对于这个读书读个没完的聪慧的大女儿,母亲如果再回想当年的哭泣和担忧,今天会不会失笑呢?如果父亲知道她现在为人类攻克世纪绝症而做出如此重大的贡献,又会是什么心情呢?
没有人能够回到当年、当初。
我问Lai-Ming,可不可以对华人、对华人女性、还有新一代的学生们,说几句话呢?她静静地想著,缓慢而柔韧地说:在我的那个年代,做这些是非常困难的。有些事情你无法控制。但是无论遇到怎样困难的境遇,你要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我说,人生有时只是因为一个偶然就截然不同,如果当年中学校长没有去找你父亲谈话,也许你就不能上大学,也就不能像今天这样帮助到许许多多的人。她却温柔地回答,那么也许我继续经营水果店,现在能够赚好多的钱。大家同声大笑。
采访结束后几天,Lai-Ming终于查到了自己家乡所在:那是广东增城地区一个名为“塘美”的小村。她是如此认真严谨,还把小村的英文介绍与简单地图发来,那上面标识着市集和每个池塘的所在。可敬的科学家却又如此可爱。
感恩社会
今年,是奥克兰癌症学会研究中心成立60周年。说起来,这个研究中心的成立也是一段美好的历史。
那是早在1955年,奥克兰医院需要购买直线加速器为癌症病人开展治疗。在那个年代,这种昂贵的设备是一家医院无法承担的。当时新西兰还没有电视。当奥克兰癌症学会在广播电台呼吁捐款之后,社会各界群起响应,没想到,最终捐款数量竟然高达13万6千英镑,远远超过购买设备所需的5万英镑。
多出的8万多英镑该怎么善加运用呢?这个时候,领导团队再次发挥远见卓识,他们评估后认为,这笔费用可以供养起一个小小的团队来开展攻克癌症的科学研究,就这样研究中心在1956年成立了。当时费用仅能够聘请几位研究人员,但万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非赢利性质的研究中心就由此而正式出发。
Lai-Ming博士正是曾任研究中心主任的杰出教授Bruce Baguley的博士生。
研究中心现在由奥克兰大学与新西兰癌症学会共管。研究中心一直与世界多家著名医药公司和研究单位保持合作关系,近年来也与中国方面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如中国科学院广州生命科学院等。
研究中心现在约有不到百名工作人员和研究生,这当中有十几人是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澳门地区,还有印尼、新加坡和汶莱等地的华裔科学家。整个中心分为不同的科研小组,如免疫药物、化学药物等。
那么,每个小组进行科学研究的资金又从何而来呢?
原来,奥克兰癌症学会每年为研究中心提供20%的资金支持,其余部分则来自商业机构,以及奥克兰大学、新西兰政府、各类基金会和广大社会民众的支持。
科学家们不但需要在专业领域深入研究和创新开发,找到新的课题突破方向,而且还需要在资金上得到长期支持,才能成立研究项目小组、招募人手、投入设施设备与运作费用,使得辛勤研究的心血能够一步步走入实验评测、市场运用阶段。
目前在经费方面,研究中心努力争取良性循环。
上周六,研究中心为成立60周年举办公开日活动,向公众介绍有关情况,并对社会和民众多年来的不断捐赠和支持表示感谢。
Lai-Ming教授非常郑重地说,她深深地感谢社会各界多年来所提供的资金帮助和大力支持,没有社会的力量,科学研究的工作难以进行。
科研的道路艰辛险阻,科学家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令人深感敬佩,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爱心也必不可缺。祝愿奥克兰癌症学会研究中心以及Lai-Ming博士和她的同事们早日攻击癌症难关,为人类带来健康的福音,让我们以五年为期,届时再见!
(感谢奥克兰大学医学院癌症学会研究中心李旦先生、路国梁先生为本文所做贡献,特此鸣谢。)
奥克兰大学医学院癌症学会研究中心网址:
https://auckland-northland.cancernz.org.nz/en/about-us/about-us/research/auckland-cancer-societyresearch-centre/
来源:新西兰中文先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