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刚,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卢作孚的外孙,1952年生于重庆,现居海口。中国作协会员,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我是北京地老鼠》《深圳,你让我泪流满面》等。
《百年心事 卢作孚传》书封。
程晓刚在海边。
■ 感言:我出生在长江之滨,重庆是我挥之不去的乡愁,能听到乡音,便不在他乡。
重庆频道消息 “献给那个年代受苦、奋斗,而必战胜的不屈灵魂。”摩挲着手中厚厚的《百年心事卢作孚传》一书,重读自己写在扉页上的这句话,程晓刚脸上的表情有些凝重。
2015年11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家中,63岁的程晓刚接受了记者采访。
卢作孚是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程晓刚是他的外孙。为外祖父卢作孚写一部传记,是程晓刚20岁时立下的心愿。如今,这个心愿实现了。
20岁时,决心为外祖父立传
“好像一切都是注定的,重庆,从此成为我生命中不能割舍的一部分”
程晓刚出生于1952年5月30日,重庆临江门一家医院内。他母亲是卢作孚的二女儿卢国仪。
在卢作孚的外孙辈中,程晓刚是唯一在重庆出生的。当时,卢作孚刚刚过世3个多月。
卢作孚生前的最后一封信是写给卢国仪的,信中,他表示赞同女儿从上海回渝待产,让孩子在重庆出生。
“好像一切都是注定的,重庆,从此成为我生命中不能割舍的一部分。”程晓刚感慨地表示。
一岁多时,程晓刚被接到吉林长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10岁那年,他跟随母亲回渝探亲,在自己的出生地,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亲切感:“重庆城的空气里飘着菜油和蜂窝炉子的味道,有些陌生,又有些熟悉。”
20岁时,程晓刚再次回重庆,在北碚待了一个多月,其间听说了许多关于外公的故事,“原来我的外公这样了不起!”
他还专程去了朝天门码头。看着茫茫江水,听着汽笛声,对重庆有了强烈的认同感:这里,就是我的故乡。
这一次重庆之行,让年轻的程晓刚内心萌生出一个想法:为外公卢作孚写一部传记。
走南闯北,为生计而奔波
“居住在地下室的人,就像地老鼠一样。”在北京,程晓刚见过太多和自己一样为了生存而艰难打拼的北漂一族
程晓刚当了8年知青,24岁时进入东北师大中文系;后来南下深圳打工,1988年底闯海南,为生计不停奔波。
“当时我在一个朋友开的钢材公司做行政工作。”程晓刚坦言,那个时候海口还远远谈不上繁华,刚到海南时他情绪低落。
后来,程晓刚在房地产公司做过总经理助理,在报社做过编辑,但一直没有机会专门从事写作。
2000年,已经48岁的程晓刚前往北京,准备在那里“闯一闯”。
然而现实有点残酷。在北京,为了节约开支,他只能居住在地下室里。而相比经济上的拮据,精神上的苦痛更让人难以忍受。
他四处求职,却四处碰壁,谁会要一个年近50岁的人?
“居住在地下室的人,就像地老鼠一样。”在北京,程晓刚见过太多和自己一样为了生存而艰难打拼的北漂一族,“小人物的悲欢,进入不了历史,最终只能默默飘散。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那年3月底,失落的程晓刚回到了海口。
文学梦,从“地老鼠”开始
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推出《深圳,你让我泪流满面》等多部作品……一支笔挥洒自如,写小人物的悲欢,也写历史的厚重
在海口,蔚蓝的天空和大海,给程晓刚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中文专业出身的程晓刚,内心其实一直有着一个文学梦。2003年,他进入海南省电视台工作,生活相对稳定下来,内心的文学梦开始萌动。
他以自己的北漂经历为蓝本,动笔创作长篇小说《我是北京地老鼠》。
该作品描写了一群外地人在北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天涯社区”网站连载后,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十大阅读试验样本的网络小说”。这部小说后来出版了,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奖。
程晓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推出长篇小说《深圳,你让我泪流满面》《爱恨倾城小团圆》《明朝出了个张居正》等多部作品……
一支笔挥洒自如,写小人物的悲欢,也写历史的厚重。
为了创作纪实文学《寻找牟敦康》一书,他在潜心研读史料之余,一路寻访到了山东,到了鸭绿江畔的丹东……苦苦追寻共和国第一批空军飞行员、志愿军烈士牟敦康的足迹,留下了宝贵的口述历史记录。
“走入”外祖父卢作孚的世界
传记一稿很快出来了,但总感觉缺点什么。他回到重庆,去了民生轮船公司旧址,去了北碚红楼、西部科学院旧址……寻找外公的足迹
2008年,56岁的程晓刚辞职,专门写作。2009年,开始动笔,为外公卢作孚立传。
“之后查阅了很多资料,第一稿很快出来了。可我始终觉得缺点什么,总觉得自己没能真正走入外公的世界。”他回忆。
2013年,卢作孚诞辰120周年。程晓刚作出了一个决定:回到重庆,回到外公生活过的地方,回到外公创下一番伟业的地方去!
在外公的出生地,程晓刚感受到了空气中故乡的味道,触摸到了无比亲切的乡音、乡情。
他寻找外公的足迹,去了民生轮船公司旧址,去了北碚红楼、西部科学院旧址,去了卢作孚曾经办公的红岩村4号楼……
5月,他又去了湖北宜昌,遥想着当年外公指挥船队,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保存下中国民族工业命脉的情形。
这两次行走,行程加起来8000多公里。程晓刚骤然发现,这一次,自己真正走进外公的世界了。
回到海口,他推翻此前所写的初稿,另起炉灶,夜以继日完成了30万字的传记。2015年12月2日,程晓刚带着这本厚重的《百年心事卢作孚传》回渝召开新书发布研讨会。
当天,程晓刚发了这样一条微信:匆匆行走,故乡情深。长居客地,血脉在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