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一带一路”建设为重庆提供了“走出去”的更大平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重庆提供了更好融入中部和东部的重要载体,重庆市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重庆应完善各个开放平台,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重庆应当如何进一步加速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请看嘉宾们如何分析。
重庆某媒体:近年来,重庆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上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绩?
严楠:近年来,重庆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陆开放、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开放型经济发展成绩显著、亮点纷呈:口岸功能不断完善。航空、水运和铁路口岸相继对外开放,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以及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功能性开放平台布局重庆,形成了“三个三合一”的开放格局。贸易通道全面打通。通过“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向西开放连接中亚、中东欧国家;通过孟中印缅国际物流大通道向南开放;通过长江经济带依托黄金水道进入太平洋,重庆已成为国家向东向西向南三向开放的重要节点。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依托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主动承接以IT产业为主导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集聚了“5 6 800”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对拉动外贸增长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新兴业态孕育催生。以服务贸易5大专项为驱动,调整外贸结构、转换发展动力,催生了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离岸结算等一批新兴服务贸易业态的形成。
徐强:近年来,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重庆不断扩大向东向西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内陆开放高地特征已经基本成型。近几年,重庆实际利用外资每年均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世界500强落户达到262家,外贸进出口增长超过5倍,服务贸易增长近4倍,实际对外投资增长2.4倍。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重庆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重大部署,加快构建内陆开放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大产业、大环境。大平台方面,重庆形成了航空、铁路、长江水运三大交通枢纽、三个国家开放口岸、三个保税区“三个三合一”的开放功能;大通道方面,渝新欧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大通关方面,全面融入全国海关和检验检疫区域通关一体化,更加高效和便利;大产业方面,创新形成“多头在内、一头在外”内陆加工贸易体系,笔电、汽车两大产业集群产值均达到万亿规模;大环境方面,通过制度创新,外商投资更加便捷,渝洽会、重庆市长顾问团年会等经贸交流平台影响力不断扩大。
重庆某媒体:就完善开放平台,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方面,重庆还应做出哪些努力?
徐强:“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接点功能,更好发挥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进一步扩大向东向西向南及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拓展开放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从完善开放平台的角度看,拓展高度,就是要高起点、高水平、创新性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并争取设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向全方位的自由贸易发展。拓展广度,就是开放平台要加快由主城向全重庆市延伸。拓展深度,就是要把货物贸易中的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拓展到转口贸易、总部贸易,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要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积极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严楠:为切实支持重庆加快建设“一枢纽两高地”,海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近期向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2016年重庆海关支持重庆开放发展15项重点工作》。经过梳理整合,今年重庆海关主要从改进通关监管服务、完善开放平台载体、促进新兴业态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减负增效这五个方面给予重庆支持。
田丰伦:我们要基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大战略,进一步完善开放平台,真正把重庆建设成为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首先要统筹推进铁、公、空、水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境内外、多方式衔接,谋划重大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等物流战略平台布局,充分发挥这些平台和载体的战略性功能。其次要提档升级国家口岸建设,申报果园-东港为国家一类口岸,并将保税港区功能、进口整车口岸功能延伸至果园-东港,打造“互联网口岸经济”。再次要探索政府和市场共同协力的投融资渠道,探求物流资源的整合途径,实现物流资源的网络化、企业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经营,努力使物流企业成为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的市场主体。
重庆某媒体: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一步重庆深化内陆开放应抓住哪些要点?
徐强: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将积极探索开放型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完善大通道、大平台和大通关内陆开放功能体系,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政策体系,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具体而言,我们将着力抓好十项工作:一是务实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争取早日取得实效;二是加快重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创造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三是促进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总部贸易和转口贸易;四是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协同发展,抓好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合作;五是探索具有内陆特色的服务贸易试点,实现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六是完善“3 N”工作机制,加强开放发展的平台载体抓手建设;七是整合优化政策体系,用改革创新方法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八是创新工作推进方式,抓好飞机融资租赁、汽车整车进口、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重点专项工作;九是强化产业、人才等开放型经济发展资源要素保障;十是编制好“十三五”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规划。
严楠:作为深处内陆的老工业基地,重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和基础较之沿海地区仍有一定差距,外贸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的问题也依旧存在,在经济新常态下稳定外贸增长面临巨大的压力,我们深感促进重庆开放发展任重而道远。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自身外贸特征与国家开放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通过大力夯实发展基础,持续巩固和拓展内陆开放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促进对外开放新优势加快形成。一是深入推进开放功能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建设,构建适应现代化物流运转规律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提升口岸作业智能化水平,助推提高重庆国际转运过货能力;完善以特殊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为依托的对外开放平台,充分发挥“三个三合一”平台优势;积极拓宽国际贸易运输通道,提升重庆外贸集聚、分拨等辐射功能。二是继续保持加工制造产业地位。当前,加工贸易仍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重庆外贸稳增长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建议在继续巩固电子信息加工制造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承接沿海传统产业转移,力争形成新的集群效应,并努力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广泛开展加工贸易,促进重庆全域开放。三是积极培育服务贸易新兴业态。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推进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航空、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产业壮大发展,做活总部贸易和转口贸易。引导企业用好贸易多元化政策,促进内外贸一体化运作,推动“保税 ”模式多元协调发展。